[发明专利]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7307.7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17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杨益琴;张齐;徐徐;王石发;徐海军;杨金来;孙楠;丁志斌;张燕;匡洪波;谷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01/04 | 分类号: | C07D401/04;A01P7/04;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74 | 代理人: | 邱兴天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啶 嘧啶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有机合成和药物合成技术领域,涉及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蚜虫是农作物上的一类重要害虫,由于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蚜虫对其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而植物源农药以其对害虫的作用机制独特、不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及对天敌及人、畜低毒,无残留污染等优点,被称为“绿色农药”.如除虫菊酯是从除虫菊(Tanacetum cinerariaefolium)花提取的油树脂,除虫菊酯在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下非常不稳定,从而限制了其在田间应用,经过化学修饰而成的拟除虫菊酯则能够在日光下保持稳定,从而扩大了使用范围。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化学结构与作用机制已与原来的除虫菊酯有很大差异。拟除虫菊酯是通过对天然产物进行修饰、开发新型农药的成功范例,是应用最广泛的植物源农药,在植物源农药中的应用比例约占80%。
嘧啶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磺胺嘧啶、巴比妥、维生素B1等。嘧啶类化合物在农业上可作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由于其高效、低毒、广谱和作用方式独特,它是农药创制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在医药领域,嘧啶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和病毒两个方面,包括十分重要的抗乙肝病毒品种和抗HIV品种,在治疗其它疾病方面,嘧啶类化合物也有不俗表现。美国Dow公司于20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发的化合物喹螨醚对害螨类均表现较高活性,对棉红蜘蛛卵和能动型螨24小时LC50为2.8mg/L和2.3mg/L,兼有快速击倒作用和长期持效作用,对柑桔树,苹果树红蜘蛛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对天敌安全;2011年,Dow公司开发的嘧啶化合物,对甜菜夜蛾、烟芽夜蛾、果蝇和埃及伊蚊具有有效地防治作用。
吡啶本身在医药上可生产头孢立新,强的松,醋酸地塞米松,磺胺类硫酸哌酸,氢化可的松,碘苷,黄体酮,氟哌酸,维生素A、D2、D3,头孢4号等40余种常用医药的合成原料。吡啶还可合成溴代十五烷基吡啶,用于生产青霉素去乳剂和发酵沉淀剂等。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使其能够满足杀虫活性需求。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发明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上述化合物的应用。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包括5,6,7,8-四氢-4-(3′-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化合物I)和5,6,7,8-四氢-4-(4′-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化合物II),结构式分别为:
所述的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诺蒎酮与3-吡啶甲醛或4-吡啶甲醛进行羟醛缩合,得到3-(3′-吡啶)亚甲基诺蒎酮或3-(4′-吡啶)亚甲基诺蒎酮;
2)3-(3′-吡啶)亚甲基诺蒎酮或3-(4′-吡啶)亚甲基诺蒎酮与盐酸胍在控温条件和碱催化条件下得到吡啶基嘧啶类化合物5,6,7,8-四氢-4-(3′-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和5,6,7,8-四氢-4-(4′-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
所述的5,6,7,8-四氢-4-(3′-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和5,6,7,8-四氢-4-(4′-吡啶基)-7,7-二甲基-6,8-桥亚甲基喹唑啉-2-胺的合成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诺蒎酮0.1mol、3-吡啶甲醛或4-吡啶甲醛0.1~0.2mol、1.0~3.0g叔丁醇钾和30~50mL乙醇依次加入配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器的三口烧瓶中,在氮气保护下在0~100℃范围内进行反应;
2)反应物用0.5~1.0L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萃取液,用蒸馏水洗涤至中性,然后再用饱和食盐水洗涤1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去水份;过滤去除干燥剂后浓缩回收溶剂,得到3-(3′-吡啶)亚甲基诺蒎酮或3-(4′-吡啶)亚甲基诺蒎酮粗产物;
3)3-(3′-吡啶)亚甲基诺蒎酮或3-(4′-吡啶)亚甲基诺蒎酮粗产物在甲醇溶剂中进行重结晶,得到精制3-(3′-吡啶)亚甲基诺蒎酮或3-(4′-吡啶)亚甲基诺蒎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3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