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7251.5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546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薛子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36/30 | 分类号: | H04W36/30 |
代理公司: | 44287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切换 方法 装置 用户 设备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其中,该方法包括:在与第二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测量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业务质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接收第二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测量结果,第二测量结果用于表示第二用户设备的通话业务质量;根据第一测量结果和第二测量结果,控制第一用户设备从第一网络向第二网络进行切换,或者控制第一用户设备不进行网络切换。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在语音通话的过程中,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和与其通话的第二用户设备的通话业务质量,控制第一用户设备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提供更加优良的通话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切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在VoLTE即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的语音业务基本完善以后,北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逐步普及无线保真(WiFi,WIreless FIdelity)呼叫(Calling),这也是互联网企业日益强势的原因。对于网络电话(VoIP,Voice overInternet Protocol)相关业务运营商不得不其改变态度。早期的WiFi Calling是不可以切换到蜂窝网络(Cellular)的,也就是如果用户移动到服务WiFi热点服务以外的区域,就会产生掉话。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的WiFiCalling采纳了三种可以在WiFi与Cellular之间切换的网络模式,其中S2b已经逐渐占了上风成为主流。概括来讲,S2b的特点就是用任意的WiFi都可以接入运营商WiFi侧的核心网演进的分组数据网关(ePDG),进而通过ePDG接入IMS再连接到传统的电路交换(CS,CircuitSwitch)核心网。这个链路的安全性可以靠IP安全协议(IPSec)等技术来保障,但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却无法保证。因为前段的接入网可能既包含其他运营商提供的接入服务,同时也包括用户自己搭建的局域网。S2b的方案的缺点很明显,对于例如语音这类型需要有明确QOS要求的业务,很难提供足够的QOS保障。
对于QOS而言,从终端(即用户设备)的角度来分析,终端具备测量其服务WiFi热点的能力,信号强度、信号质量、时延都可以通过测量获得,但站到全网的角度来看,这个测量对QOS的可参考性很低。和日益扁平化的Cellular不同,在这种网络条件下,终端是通过多级路由到达其核心网的,目前各级路由的QOS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和策略。因此,仅仅测量当前服务WiFi热点,无法体现总体QOS的情况。目前对于这种服务状态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措施。
由于标准中没有明确的定义当前的WiFi到Cellular的切换控制机制,WiFi技术本身就并非3GPP或3GPP2的控制领域。目前通用的切换的策略是通过终端测量当前的提供服务WiFi热点的信号强度和信号质量(通常仅仅测试信号强度)。如果信号强度(或质量)低于某一门限,且Cellular信号强度(或质量)在某一门限之上,就切换到Cellular。这种切换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整个业务流程中的QOS情况,导致用户在通话的过程中,通话质量不佳的问题。
此外,从语音角度来讲,业界几乎所有的语音质量的测试都是回环测试,也就是必须语音要从发送方到接收方再回到发送方,这在现网下是无法实施,如果实施就会影响到用户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能在语音通话的过程中,根据第一用户设备和与其通话的第二用户设备的通话业务质量,控制第一用户设备的网络切换,为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提供更加优良的通话质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切换的方法,应用于在第一网络下的第一用户设备,第一用户设备所在的区域也被第二网络覆盖,该方法包括:
在与第二用户设备通话的过程中,测量第一用户设备的通话业务质量,得到第一测量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72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