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线性小区的CoMP协作区域半径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6801.1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908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帅;戴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024 | 分类号: | H04B7/024;H04B17/336;H04B17/391;H04W24/02;H04W24/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朱小兵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性 小区 comp 协作 区域 半径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性小区的CoMP协作区域半径的确定方法,将协作多点传输与线性小区模型相结合,研究了在线性的小区模型下,协作区与非协作区域的划分问题,探讨了如何划分协作区域与非协作区域从而使小区的遍历容量达到最大,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现实意义,弥补了在这一领域的空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线性小区的CoMP协作区域半径的确定方法,属于移动通信服务领域。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的通信场景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通信场景中用户的分布情况也不尽相同。为了便于研究的方便,通常情况下我们都假设用户在小区内呈均匀分布。然而对于线性小区的实际应用场景而言,只考虑均匀分布一种情况是不妥的。用户在小区内的分布情况要根据用户实际所处的通信场景的特点具体分析,不能用一种分布代表所有的情况。位于线性小区内的用户分布往往呈现出与传统的小区不同的分布特征。如何有效地划分协作区域与非协作区域尤为重要,若协作区域选择的过小,会导致部分该协作传输的用户没有协作,通信体验较差。若协作区域选择的过大,会导致相邻的基站为不需要协作传输的用户提供协作信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线性小区的CoMP协作区域半径的确定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线性小区的CoMP协作区域半径的确定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构建线性小区的优化模型,具体为:
式中,为线性小区总遍历容量,为非协作区域的遍历容量,为协作区域的遍历容量,α(r)为惩罚因子,r为协作区域半径;(ρ,θ)是用户在线性小区中的极坐标,f(ρ,θ)为极坐标(ρ,θ)的用户的概率密度函数,R线性小区的半径;为位于非协作区域的用户的平均遍历容量,为位于协作区域的用户的平均遍历容量;
步骤2,搜索使得小区总遍历容量达到最大的最优协作区域半径r。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1中位于非协作区域的用户的平均遍历容量其中,SINRN为非协作传输时信号的信干噪比,Eh表示求期望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1中位于协作区域的用户的平均遍历容量其中,SINRC为协作传输时信号的信干噪比,Eh表示求期望值。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1中:当小区内用户均匀分布时,当小区内用户呈高斯分布时,其中,σ′为常数。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2中采用Fibonacci法搜索使得小区总遍历容量达到最大的最优协作区域半径r。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2中采用进退法搜索使得小区总遍历容量达到最大的最优协作区域半径r。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2中采用二分法搜索使得小区总遍历容量达到最大的最优协作区域半径r。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步骤2中采用黄金分割法搜索使得小区总遍历容量达到最大的最优协作区域半径r。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上述采用黄金分割法搜索使得小区总遍历容量达到最大的最优协作区域半径r,具体如下:
step1:初始化p=0、q=R,以及一个很小的正数ε>0;
step2:令r2=p+0.618(q-p),转step3;
step3:令r1=p+0.382(q-p),转step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68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