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烟囱内筒的支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6602.0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50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杰;陶林惠;尹春明;梁金放;陈添槐;张垲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28 | 分类号: | E04H12/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刘培培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烟囱 支撑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厂排烟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烟囱内筒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悬挂式钢内筒烟囱因其良好的经济性和受力性能,正逐步得到广大业主和设计单位的青睐。目前的悬挂式钢内筒其支撑方式主要为分段支承于各层平台,在钢内筒上设置多个支承点来承担整个内筒重量。这种悬吊方式中内筒外周设置多个加强环与平台连接,用钢量较大。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烟囱,这种分段式悬吊框体连接节点更多,不利于运行和维护。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烟囱内筒的支撑结构,其实现了内筒的整体悬挂,减少了内筒安装的连接节点,便于运行和维护。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烟囱内筒的支撑结构,烟囱包括外筒和悬挂于所述外筒内的至少一个内筒,包括位于所述外筒内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桁架,两个所述第一桁架均包括第一上弦杆和第一下弦杆,所述第一上弦杆支撑于所述外筒的内壁,两个所述第一上弦杆之间设有至少两根悬吊梁,所述悬吊梁与所述第一上弦杆围合形成与所述内筒的外周配合的至少一个悬吊框体,两个所述第一下弦杆之间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第一下弦杆围合形成与所述内筒外周配合的、与所述悬吊框体一一对应的支撑框体,所述内筒吊装于所述悬吊框体,所述支撑框体上设有若干根插梁,所述内筒的外周设有与所述插梁一一配合的卡槽,所述插梁的一端伸入所述卡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吊梁包括主悬吊梁和位于所述主悬吊梁两侧的若干根侧边悬吊梁,所述主悬吊梁的两端与两根所述第一上弦杆连接,所述侧边悬吊梁、所述主悬吊梁和两根所述第一上弦杆围合形成以所述主悬吊梁为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悬吊框体,所述支撑梁包括主支撑梁和位于所述主支撑梁两侧的若干根侧边支撑梁,所述主支撑梁的两端与两根所述第一下弦杆连接,所述侧边支撑梁、所述主支撑梁和两根所述第一下弦杆围合形成以所述主支撑梁为轴线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框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悬吊梁与所述主支撑梁之间还连接有多根第二腹杆,所述主悬吊梁、所述主支撑梁和所述第二腹杆配合形成第二桁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悬吊梁的每一侧均设有五根所述侧边悬吊梁,五根所述侧边悬吊梁与所述主悬吊梁、两根所述第一上弦杆围合形成呈正八边形状的所述悬吊框体,所述内筒的外周设有四个用于悬挂的吊装部,四个所述吊装部均匀布置于所述内筒,每一个所述吊装部与所述悬吊框体的一个顶角相对设置,且相邻两个所述吊装部之间的所述内筒的弧长与所述悬吊框体的两条边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支撑框体均设有四根所述插梁,每一根所述插梁均朝向所述支撑框体的中心设置,相邻两个所述插梁所在的直线呈90°相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的外周套设有加劲环,所述加劲环上设有所述吊装部,所述加劲环的底端凹设有所述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插梁与所述加劲环之间设有第一垫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框体还设有位于所述插梁的两侧的限位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的内壁设有四个牛腿,每一根所述第一上弦杆的一端均固定于其中一个所述牛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弦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下弦杆的长度。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囱内筒的支撑结构,其包括两个第一桁架,两个第一桁架之间设有悬吊梁和支撑梁,形成了上下相对设置的悬吊框体和支撑框体,使得内筒吊装于第一上弦杆,支撑于第一下弦杆。内筒以整体悬挂方式悬挂于所述支撑平台,并且内筒的上下安装面互不干扰,便于安装。采用这种整体悬挂式支撑结构,即将整个内筒悬挂于一个支撑平台上,这样既可充分发挥悬挂式烟囱的优势,同时减少了内筒的支撑连接节点,较之于传统的多平台分段式悬挂结构,本发明所述整体式悬挂结构便于运行和围护。同时,采用插梁与卡槽的配合支撑钢内筒,使得内筒支撑稳定,有效地减少内筒的荷载偏心现象,保证内筒受力平衡不易变形。采用本发明所述的内筒支撑结构,使得内筒大部分受力状态以受拉为主,具有受力合理、加强内筒负荷能力、减小内筒壁厚、减少制作成本等优势。此外,采用桁架作为主要承重构件,与普通H型钢相比,具有承载力大,用钢量省等优点。较之于传统的H型钢平台,本发明所述支撑机构还可以同时兼做施工时的吊装平台和运行使用时的受力平台用,且吊装钢内筒时可不用换吊点,可一次吊装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6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