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汇流带裸铜扁线一道压轧、修整、退火工艺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6218.0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6245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谱森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C37/04 | 分类号: | B21C3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志强 |
地址: | 518108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轧 模具修整 汇流带 退火 裸铜扁线 退火工艺 导电 压紧 修整 工序配合 无毛刺 加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汇流带裸铜扁线一道压轧、修整、退火工艺,包括以下步骤,一道压轧、模具修整、压紧、导电、退火步骤;该工艺通过一道压轧、模具修整、压紧、导电、退火步骤,只需一道的压轧工序配合模具修整,即可完成汇流带压轧加工,而且表面光滑无毛刺,质量有明显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加工领域,特别是针对汇流带裸铜扁线的压轧、修整、退火工艺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汇流带是一种焊带,一般作为裸露的导电部件,安装在绝缘物上,从电源汇集电流,再配送电流到输出馈线,用于将之前各个串联在一起的电池片相互连接的,通常应用于光伏行业中。一般汇流带为裸铜材加工而成,通常的生产工艺是圆铜材先经四道压轧工序成型,再退火进行软化。在实践中发现,通常的生产工艺有以下几个缺点:1)每一道压轧工序,均分别需要一台主电机,导致能耗过高;2)四道压轧工艺生产中,在开机速度和母线规格不变情况下,还需同时稳定四道压延前后的张力配重,且要按次序匹配好第一、二、三、四道压轧前后张力配重之间的偏差值,才能稳定生产出一种规格铜带,四道压轧工艺控制点多,一旦其中一道压轧张力配重或者道与道之间配重偏差值发生变化,生产出来的铜带规格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同样的圆线规格Ф3.4mm,在一定的四道压轧张力配重状态下,可以压轧出铜带规格为宽8X厚0.3mm;但是一旦四道压轧中的张力配重稍有变化,压轧出的铜带规格就有可能比宽8X厚0.3mm的大,或者小。3)线材经共四道压轧成型后的截面积,相对第一道开始压轧前的圆铜材截面积偏差值较大;4)经四道压轧后扁线的宽度方向两边如有存在毛刺,再直接通过直流退火进行软化,两边毛刺仍无法去除;5)经四道压轧后的产品尺寸精度不稳定,厚度尺寸波动范围为±0.005mm,宽度尺寸波动范围±0.05mm。例如参照专利号为201310297693.0的《一种光伏太阳能用铜带的生产工艺》,其中提到多次压轧、退火以获得软态成品铜带,步骤繁琐。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汇流带裸铜扁线一道压轧、修整、退火工艺及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汇流带裸铜扁线一道压轧、修整、退火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一道压轧,铜材经过压轧模块进行一次性压轧加工成扁线;
2)模具修整,铜材穿过带修整孔的修整模具,配合主动轮的拉拔,将铜材宽度方向两侧毛刺刮除,把铜材两侧修整光滑无毛刺同时将压成扁线的铜材厚度方向两面修整光滑平整;
3)压紧,铜材经过牵引轮装置压紧压实;
4)导电,铜材穿过带电的正极退火轮、退火室和负极退火轮;
5)退火,铜材穿过退火水箱、吹干模块完成退火步骤。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步骤2)中铜材穿过修整模具并浸润在拉丝冷却液中完成拉拔工序。
一种汇流带裸铜扁线加工设备,从左到右依次包括有压轧模块、退火室、退火水箱和吹干模块,所述压轧模块和退火室之间设置有修整模块和牵引轮装置,其中所述修整模块包括有修整模具,所述修整模块的中间处开有模具固定孔,所述退火室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正极退火轮和负极退火轮。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修整模块包括有冷却喷头、修整模盒,所述修整模具和冷却喷头位于修整模盒内。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修整模盒的输出端设置有吹干装置,所述吹干装置的侧边开有进气口,所述吹干装置的输出口处设置有堵头嘴。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牵引轮装置包括有牵引宽轮、与牵引宽轮紧贴的压轮和多槽分线轮,所述压轮连接有压轮伸缩缸。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压轧模块的输出端处设置有带激光测径仪和测厚导轮组的测径仪调节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谱森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谱森精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62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