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及饲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6207.2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54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松;李云河;彭于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悦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7 | 代理人: | 朱永飞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飞虱 寄生天敌 饲养装置 柔性管 饲养容器 水稻苗 饲养 繁殖 连接环 垫圈 连通 分隔空间 分散固定 外部空间 收集管 产卵 侧面 伸出 生长 | ||
1.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装置包括:
培养舱,该培养舱的顶部具有敞口,该培养舱用于培养供稻飞虱产卵的水稻苗;
饲养容器,该饲养容器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与所述培养舱的敞口相连通,所述容纳空间用于所述水稻苗的生长并用于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繁殖,所述饲养容器设置有收集口;
收集管,该收集管具有开口端,该开口端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饲养容器的收集口连通,该收集管用于从所述收集口收集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
其中,所述饲养容器和所述收集管都具有可透光性;
所述培养舱和所述饲养容器通过连接垫圈连通,所述连接垫圈的连接环具有上凹槽和下凹槽,所述上凹槽用于卡入所述饲养容器的下端口,所述下凹槽用于卡入所述培养舱顶部的所述敞口;
所述连接垫圈从连接环向中心伸出多个柔性管,所述多个柔性管与所述连接环的侧面的外部空间相连通,所述多个柔性管设置为能够与所述饲养容器连通,所述多个柔性管之间形成分隔空间,用于将所述水稻苗分散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柔性管包括长管和短管,所述长管和短管用于均匀分隔所述连接垫圈的连接环包围形成的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柔性管具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朝向所述培养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垫圈的连接环为柔性材质,所述连接垫圈的连接环具有断口,所述连接垫圈设置为能够从所述断口拉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容器的收集口位于顶部,所述收集口具有凸缘,所述凸缘设置为能够吻合套入所述收集管的开口端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容器的侧壁上设置有昆虫释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饲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容器的侧壁上还设置有透气口,所述透气口上设置有透气纱网。
8.稻飞虱卵寄生天敌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方法利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饲养装置完成,所述饲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用所述连接垫圈将水稻苗分散固定在所述多个柔性管之间的所述分隔空间内,将所述连接垫圈的连接环的下凹槽套在所述培养舱顶部的所述敞口上,然后将所述饲养容器卡入所述连接垫圈的连接环的上凹槽内,向所述饲养容器内释入怀卵的稻飞虱;
(2)待所述稻飞虱产卵后,将所述稻飞虱移出所述饲养容器,向所述饲养容器内引入稻飞虱卵寄生天敌,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包括雌成虫和雄成虫;
(3)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雌成虫产卵,孵育出天敌羽化成虫,将所述饲养容器遮光,使所述收集管透光,所述天敌羽化成虫趋光进入所述收集管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饲养容器内引入的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的密度为50~100头/立方分米,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与步骤(1)中释入的所述稻飞虱的数量比值为0.8~1.2,其中,所述稻飞虱卵寄生天敌中雌成虫和雄成虫的数量比值为1.5~2.5。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养装置所处的环境条件如下:温度为25~30℃,相对湿度为50~80%,光照时间为12~16小时/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620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捕螺机
- 下一篇:一种鳞翅目昆虫虫卵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