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磁导率吸波片及其流延浆料和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5229.7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2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立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鹏汇功能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左光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导率 吸波片 及其 浆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磁导率吸波片及其流延浆料和制备方法。本发明高磁导率吸波片的流延浆料如下重量份的组分:软磁合金粉体80~85份、有机绝缘弹性体8~12份、难挥发有机物溶剂3~5份、增塑剂2~3份、分散剂1~3份。本发明高磁导率吸波片是由本发明高磁导率吸波片的流延浆料经过包括流延工艺成型。本发明高磁导率吸波片的流延浆料对软磁合金粉体润湿性良好,且能使得制备的吸波片高磁导率特性和电阻率以及良好的韧性,其制备方法工艺易控,制备的吸波片良率高,性能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元器件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磁导率吸波片浆料、高磁导率吸波片和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场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是由飞利浦公司发起、诺基亚、索尼等著名厂商联合推出的一项以手机为载体,把非接触式IC卡应用结合于手机中,以卡、阅读器、点对点三种应用模式,实现手机支付、数据传输、积分兑换、电子票务、身份识别、防伪、广告等多种应用的技术服务。
NFC技术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种:NFC手机终端可以模拟成为一张普通的非接触卡,主要用于支付、票务、门禁、考勤等场景,装载在NFC安全模块中;NFC手机终端可以读取非接触标签中的内容,例如虚拟书签、广告等,装载在NFC手机客户端上;两个NFC设备可以近距离内互相直接传递数据,例如图片、音乐、通讯录等。NFC最初是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简单合并,是基于频率为13.56MHz的射频识别技术,现已经演变成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态势相当迅速。但是,射频识别对某些介质很敏感,如水、金属等都会影响NFC的识别,同时电磁波在媒介表面或内部的反射、折射、衰减等效应往往会使标签的读写距离缩短,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为了保证集成了NFC功能的移动手持设备对发射机信号的正常读取,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金属(环境)与天线之间增加一层软磁屏蔽材料,起隔断金属(环境)产生的感应电涡流的作用,同时保持信号强度,实现高的磁性收敛效果,提高天线的接受灵敏度和NFC读写器的接收灵敏度,增大标签的读写距离。
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WCT)指的是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通俗的说,就是不借助实物连线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达。与传统的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具有方便、快捷、节约资源、减少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电缆带来的危险性等优点。
无线充电共有三种实现方式:电磁感应式、无线电波式和磁场共振式。电磁感应式是通过改变两个对准的线圈中的一个线圈中的电场或磁场,从而在另一线圈中感应出电流,进而实现对电池充电,,传输功率大,能达几百千瓦但充电距离有限,极限是10cm,当距离变大时,效率会急剧下降。无线电波式是微波发射端将电能以微波的形式发射,微波接受端将接受的微波转换成电流,它的充电距离可达10m,但是功率小、损耗大、效率低。磁场共振式无线充电以磁场为媒介相互耦合传递能量,其特点是不具有敏感的方向性,传输距离为可穿越非磁性物质进行能量传输,只有相同频率的谐振耦合体消耗能量,因此这种方式的无线电能传输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在无线充电技术的具体应用中,在发射端和接收端设置屏蔽软磁铁氧体片用以增高感应磁场和屏蔽线圈干扰,提高无线充电效率。软磁片主要屏蔽充电磁场对终端设备的干扰。近年来,许多行业的飞速发展,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电动汽车等行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们对其充电便利性要求的期待,无线充电技术很好的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由于现代电子设备小型化和集成化的要求,因此软磁屏蔽材料不但需高磁导率而且厚度必须十分薄,不能占用太大的空间且具有一定的柔韧性,能与器件紧密贴合。而且现有的片状软磁屏蔽材料大多数通过将软磁铁氧体粉与橡胶通过压延工艺制作出来的,如图1所示,但是这种压延工艺会使得磁性金属粉末在压制,固化处理后,坯体的密度会降低,进而导致机械强度降低。而且由于压制成型引入的内应力使得材料的磁性能恶化,需要增加去应力退火工工艺,使生产过程复杂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鹏汇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鹏汇功能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52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蔬菜栽培装置及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力的电气柜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