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分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4820.0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洪珂;卢满宇;董曙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21/44 | 分类号: | H04N21/44;H04N21/4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张永明 |
地址: | 200030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传输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分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中间服务器的差分处理模块开关关闭的情况下,差分响应端接收数据请求信息;差分响应端解析数据请求信息,得到数据请求信息的类别;当数据请求信息为差分请求时,差分响应端判断差分请求是否携带预设标识;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差分响应端返回第一数据响应信息;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差分响应端返回第二数据响应信息。本发明解决了由于相关技术中差分请求段的基准缓存版本不一,导致差分响应端需要存储多份不同版本的基准缓存,从而浪费有限的缓存空间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差分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差分编码是一个消除信息的冗余度,广泛应用在通信和存储领域上。诸如常见的运动图像专家组合格式-1(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简称MPEG-1)算法通过提取和邻近帧的差异部分,减小存储空间成本。而差分编码思想也应用在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简称HTTP)领域。RFC3229正是这个领域的权威规范,它利用HTTP协议的缓存特性,设计网络架构,实现了差分编码。
差分编码一般应用在动态页面。动态页面有两个特征:1、页面内容经常变化;2、变化幅度通常不是很大,相对于页面自身的大小,差异比例很小。但在传统的内容分发(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简称CDN)网络中(指的是无任何对动态页面进行缓存措施的网络),动态页面往往是不能进行缓存的。也就是说客户源站的动态页面经过CDN网络没有得到任何的加速措施。必须重新传输整个页面。按照差分前后的响应大小比例计算,如果没有部署差分编码网络架构,必须传输100%的内容大小。如果部署了差分编码架构,只传输差异的部分(可能20%以下或者更小)。这大大减少了网络的传输量。
但是RFC3229在首次差分请求如何得到实时响应、CDN网络上该如何部署差分编码等问题上,并没有解决问题。HTTP响应的差分解码指的是根据差异部分和基准缓存重新计算出实时缓存。差分响应端完成差分编码,发送差异部分给请求端。请求端收到差异部分,完成差分解码。图1是相关技术中差分响应端对基准缓存的管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因为不同的差分请求端有不同的基准缓存,或者不同时间点同一个差分请求端的基准缓存也有可能不同,所以差分响应端为了和差分请求端的基准缓存版本一致,差分响应端需要缓存多份不同版本的基准缓存。所以会极大浪费有限的缓存空间。
针对上述由于相关技术中差分请求段的基准缓存版本不一,导致差分响应端需要存储多份不同版本的基准缓存,从而浪费有限的缓存空间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分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由于相关技术中差分请求段的基准缓存版本不一,导致差分响应端需要存储多份不同版本的基准缓存,从而浪费有限的缓存空间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差分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在中间服务器的差分处理模块开关关闭的情况下,差分响应端接收数据请求信息;差分响应端解析数据请求信息,得到数据请求信息的类别,其中,数据请求信息的类别包括:差分请求和非差分请求;当数据请求信息为差分请求时,差分响应端判断差分请求是否携带预设标识;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差分响应端返回第一数据响应信息,第一数据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基准缓存和实时缓存的差异部分;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差分响应端返回第二数据响应信息,第二数据响应信息用于指示实时缓存和实时缓存与基准缓存的差异部分。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另一种差分数据传输的方法,包括:在中间服务器的差分处理模块开关关闭的情况下,差分请求端向差分响应端发送数据请求信息;差分请求端接收返回的第一数据响应信息;差分请求端解析第一数据响应信息,得到实时缓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4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置USB接口转接器的鼠标电脑主机
- 下一篇:一种可拉伸的光驱位硬盘托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