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医临床数字化评价体系及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评价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94749.6 | 申请日: | 2016-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72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 发明(设计)人: | 温川飙;程小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16H70/00;G06F17/3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2 | 代理人: | 谢一平 |
| 地址: | 61113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中医 临床 数字化 评价 体系 及其 基于 数据 分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临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临床数字化评价体系及其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以“临床技能”“评价”或者“考核”作为关键词全文搜索1995-2015年万方数据库,命中500余条,其中与“中医”相关的命中仅40余条。国内学者针对中医特色的医生临床能力评价的研究尚少。建立比较完备的中医评价体系并借助很多现代化的手段和方法研究的学者不多,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结合的甚少。
代表文献《某大型综合性医院医生综合素质和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12]、《MB医院医生综合评价体系设计》[15]、《合肥市两所公立医院医生绩效评价满意度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14]《基于医生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型中医院建设的经验》[16]等,主要通过“德”“能”“勤”“绩”“廉”综合能力素质作为考核医生的依据,其中“能”主要反映医生的临床能力,但是大部分文献没有深入研究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且没有按具体的量化指标评价医生的能力,长此以往必将阻碍中医药的创新发展。
川中医药发〔2015〕12号文件《2015年四川省中医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有关要求》明确全省中医生晋升高级职称评审的条件主要包括医生论文要求和数量、科研、对口支援基层服务、进修学习,用这些指标判断医生临床能力的高低,尚需完善。2015年12月16日南方日报指出目前国内医生职称评定和考核以科研论文、课题为主要依据,意味着即便一位中医医生的临床能力再强,如果没有文章,就很难晋升。
2009年10月开始国务院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在中国96%的医院是公立医院,年财政拨款仅占公立医院总收入的7%-8%,其余90%必须靠医疗服务收费和药品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医院必然将经济效益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上【5】。某些中医院制定的医生绩效考核和评价体系主要依靠为医院创造的经济效益等。
2015年1月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建安提出“国内对医生评价的体系,很少考虑其专业实践能力的缺陷”,他指出医生评职称应该更重能力。
发明内容
目前国内学术、媒体、政策文件对于中医医生的临床能力的评价研究甚少,已有的评价体系重视科研、论文、重视经济效益等存在弊端,但在不断努力完善中。社会媒体,医院医生等很重视医生的临床能力,但仍严重缺乏可验证的数据支撑、细化的评价指标。唯有评价细化,并有可操作的落实机制,建立于中医临床能力的评价机制才能走得更远,并实现医生回归其职业价值本身的初衷。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中医临床数字化评价体系,建立了科学合理评价指标体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按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五个一级指标:临床疗效指标、优势病种指标、中医诊疗方法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和工作量指标。
进一步的,所述临床疗效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复诊率、就诊率、症状改善、患者好评率;
所述优势病种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单病种复诊率排名、单病种就诊率排名、诊疗时间、症状改善、患者好评率;
所述中医诊疗方法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理法方药对症用药符合率、中西医结合使用率;
所述工作态度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上传病历星级、患者好评率;
所述工作量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就诊率、上传病历数量。
进一步的,给所述指标设置权重,设置权重以临床疗效优先,中医诊疗方法为辅,工作量和工作态度为次。
进一步的,所述理法方药对症用药符合率利用医生所开的药方通过性味归经的方法确定,所述性味归经法指根据药品组合用量数据,分析证型和用药的符合度,生成一个性味归经和病位归经对比图,通过性味归经和病位归经对比图衡量医生对症用药的符合率。
进一步的,所述指标的权重分设置如下: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医临床数字化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建立中医临床数字化评价指标体系构架:所述评价体系框架包括五个一级指标:临床疗效指标、优势病种指标、中医诊疗方法指标、工作态度指标和工作量指标;
所述临床疗效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复诊率、就诊率、症状改善、患者好评率;
所述优势病种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单病种复诊率排名、单病种就诊率排名、诊疗时间、症状改善、患者好评率;
所述中医诊疗方法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理法方药对症用药符合率、中西医结合使用率;
所述工作态度指标的二级指标包括:上传病历星级、患者好评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47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