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融合式骨内钉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4129.2 | 申请日: | 2016-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6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全明;杨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8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226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融合 式骨内钉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式骨内钉,涉及骨科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它包括钉杆、和钉杆上端一体设置有钉帽,钉杆中心处在竖直方向上设有惯穿过钉杆的骨水泥通道,钉杆下端为一体设置的网状半球壳;骨水泥通道的下端开口与网状半球壳的空腔导通;钉帽的顶面在轴向上开有圆形凹槽;骨水泥通道的上端开口延伸至圆形凹槽内,圆形凹槽内螺纹连接有封帽,封帽顶面设有十字槽。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注入骨水泥可以更好的和人体骨骼固定在一起,不会出现固定不牢固等现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医疗器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关节作为一种器官替代物,必然存在磨损与失败的问题,但现代人工关节假体已经能够达到良好的长期生存率。英国国立卫生院(NHS)提出了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标准,即十年的成功率至少达到90%以上,称为NICE标准。而在临床实践中,已有大量数据表明通过良好的手术技术,选择合适的人工关节假体,在患者的充分配合下,人工关节置换,特别是膝、髋关节置换的20年的优良率可以达到90%以上。如我们所知,在以往的骨科手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中,常常需要用固定钉打入人的骨头里固定人工关节。而以往用的固定钉经常会出现螺纹滑脱或者固定不牢固,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松动的现象,对人的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融合式骨内钉,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注入骨水泥可以更好的和人体骨骼固定在一起,不会出现固定不牢固等现象。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融合式骨内钉,包括钉杆、和钉杆上端一体设置有钉帽,钉杆中心处在竖直方向上设有惯穿过钉杆的骨水泥通道,钉杆下端为一体设置的网状半球壳;骨水泥通道的下端开口与网状半球壳的空腔导通;钉帽的顶面在轴向上开有圆形凹槽;骨水泥通道的上端开口延伸至圆形凹槽内,圆形凹槽内螺纹连接有封帽,封帽顶面设有十字槽。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融合式骨内钉的钉杆内部在竖直方向上还设有L型通道,L型通道的上端开口位于圆形凹槽内,下部的横向开口位于网状半球壳上部的钉杆的侧壁上。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融合式骨内钉的钉杆外表面为螺纹面。
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融合式骨内钉的钉杆外表面在径向上均匀设有凸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传统的骨内钉不同,本发明中是针对由一类特殊骨钻打出的骨钉孔设置的,该类骨钉孔上部为圆柱形腔,底部为球形空腔,球形空腔的直径大于圆柱形腔的口径。本发明针对这种骨钉孔针对性设计,其打入骨钉孔后,可以通过骨水泥通道向下部网状半球壳内注射骨水泥,将骨钉孔内的血液以及骨骼碎屑从L型通道内排出,在球形空腔内,网状半球壳内外均填充满骨水泥,凝固后骨水泥与网状半球壳融为一体,将装置骨内钉整体固定,这样结构上比传统利用螺纹或者其他结构的骨内钉更加稳固,抗拉性、抗压性均得到提高。
钉杆的外表面选用螺纹面有利于骨内钉的旋入,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能够提高骨内钉抗拉抗压性能,能够满足以轴向固定为主的使用要求。
钉杆的外表面还可以选用表面带有凸棱的结构,植入时将其保持竖直打入即可,其径向抗旋转能力强,能够满足以径向固定为主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钉杆外表面为螺纹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钉杆外表面设有凸棱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在使用本发明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钉杆;2、钉帽;3、骨水泥通道;4、L型通道;5、网状半球壳;6、横向开口;7、圆形凹槽;8、封帽;9、十字道;10、凸棱;11、人体骨骼;12、球形空腔;13、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41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术巾布
- 下一篇:一种骨科专用的克氏针弯折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