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网格化生态修复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92543.X | 申请日: | 2016-0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87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静;郭肖颖;王斌;王川;施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Q10/06 | 分类号: | G06Q10/06;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合肥市庐***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稳沉 采煤 沉陷 网格 化生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网格化生态修复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开采为国民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同时也给矿区带来了严重的景观生态、环境生态和经济社会问题严重地制约矿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煤矿区开展生态修复,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点出发,是一项很有必要而又极为迫切的任务。
目前,在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除了城市管理方面,网格化管理还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信访、社区管理、气象管理、水域管理、工商管理、教育培训等方面得到了应用。这种现代化城市管理方法在国内外都是一种创新,一种突破,走在世界前列,但将网格化管理运用在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方面,相关资料还十分缺乏。采煤沉陷区的生态治理和修复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目前的研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果,但目前的生态治理仅仅是初步的生态修复和重构,没有将各种资源有效配置整合。因此应用网格理念将各种资源有效配置,整合形成集成资源,为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提供全面的资源服务,最终形成一种高效的生态治理管理模式,可以应用到类似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管理过程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系统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网格化生态修复的方法。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网格化生态修复的方法,包括基础数据系统、采煤沉陷区科学评价体系、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模块、采煤沉陷区生态网格化治理模式、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模块、指挥平台、统计分析模块和管理模块,各部分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输。
本发明的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网格化生态修复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互联网、通信技术为平台,利用数字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软件平台,为采煤沉陷区生态网格化治理管理者提供先进的采煤沉陷区数字化管理方法,实现针对采煤沉陷区的检查、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生态修复模式利用、指挥调度、修复评价等功能,并且网络架构简单、信息交互性强,可以实现大容量信息支撑,满足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方法应用与管理的需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为采煤沉陷区生态网格化治理管理者提供一套先进的采煤沉陷区数字化管理方法和平台,实现针对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管理中各项信息管理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网格化生态修复的方法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种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网格化生态修复的方法原理如图1所示,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网格化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基础数据系统、采煤沉陷区科学评价体系、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模块、采煤沉陷区生态网格化治理模式、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模块、指挥平台、统计分析模块和管理模块,各部分之间通过网络实现信息传输。
各模块及其功能如下:
基础数据平台:包括(1)行政区总面积、地区生产总值、总人口、行政区内煤炭累计探明储量、累计生产煤炭、剩余可采储量,行政区内现有生产和在建煤矿、年生产能力、规划建设煤矿、规划年生产能力、已关闭煤矿;(2)行政区内现有沉陷区总面积、现有沉陷区中基本稳沉的沉陷区面积、因沉陷形成的水面面积;(3)沉陷区范围内人口,其中: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沉陷区范围内现有棚户区建筑面积、涉及居民等;(4)累计已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面积,其中:复垦耕地、矿山环境整治及生态修复面积,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累计投入资金,资金来源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煤矿企业、沉陷区居民和企业等单位投入,其他治理进展。
采煤沉陷区科学评价体系:根据矿区土地破坏的特殊性,选用土壤条件(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土壤水分)、地形改造条件(地面坡度、地表破坏程度、改造难易程度)、气候及水文条件(年降雨量、灌溉条件)等作为分类及评价因子。
生态修复技术集成模块:水库景观系统建设,包括生态浮岛、水岸涵养林、驳岸景观带;立体循环水产养殖技术、人工种草技术、水生蔬菜和水生花卉的种植技术、湿地净化技术、园林花卉苗木种植技术、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254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光伏配电网的信息管理系统
- 下一篇:用于工具部件的异常检测的方法和系统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Q 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数据处理系统或方法;其他类目不包含的专门适用于行政、商业、金融、管理、监督或预测目的的处理系统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预定,例如用于门票、服务或事件的
G06Q10-04 .预测或优化,例如线性规划、“旅行商问题”或“下料问题”
G06Q10-06 .资源、工作流、人员或项目管理,例如组织、规划、调度或分配时间、人员或机器资源;企业规划;组织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仓储、装货、配送或运输;存货或库存管理,例如订货、采购或平衡订单
G06Q10-10 .办公自动化,例如电子邮件或群件的计算机辅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