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刀双掷直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2106.8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51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市吉士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64 | 分类号: | H01H50/64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英诺创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58 | 代理人: | 于桂贤 |
地址: | 213162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刀 直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接触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刀双掷直流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桩、通讯HVDC、光伏智能控制、电池切换以及高压直流电压开关控制等直流用电设备的大力推广,尤其是电动汽车用的三相直流电机的大量开发和使用,在三相直流电机的起动过程中是通过直流接触器的通断实现的,目前,多采用多个单触点的直流电磁接触器,在起动时需要控制多个单触点的直流接触器同时实现闭合和断开的动作,多个直流接触器是独立的元器件,其响应速度存在一定偏差,程序控制上也存在一定的延时,因此,动作同步性差,造成起动困难,严重的会烧坏电机。另外,多个直流接触器使系统设计更加复杂,能源消耗较多,不利于节能减排。多组触点的直流接触器的设计难点也是如何实现同步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多个单触点直流接触器和多触点直流接触器闭合一致性差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单刀双掷直流接触器,采用多组触点配合同步动作的动触点推杆结构实现同步控制,提高一致性。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刀双掷直流接触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部的线圈组件、静触点组件和动触点组件,所述静触点组件包括两组静触点,所述动触点组件包括与所述两组静触点对应的两个动触片,所述动触点组件还包括带动所述动触片上下运动的动触点推杆组件,所述动触点推杆组件包括动触点支架和复位推杆,所述动触点支架和两个所述动触片对称设于所述复位推杆的两侧,所述复位推杆贯穿所述动触点支架且与所述动触点支架注塑一体。
由于复位推杆两侧的动触点需要同步动作,因此,采用一个复位推杆同时带动两个动触片同时动作;由于动触片是沿复位推杆对称设置的,因此,需要保证动触点组件不产生偏心,则可以保证动触片的同步动作,动触点支架采用高强度的塑料材质,将复位推杆与动触点支架注塑一体,起到了定心的作用,从而提高动触点组件动作的一致性,提高直流接触器的可靠性;另外,采用一个推杆上安装两组动触点组件,减少了实用的零部件,节省了空间,缩小了直流接触器的体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动触点组件动作的一致性,所述动触点支架上沿所述复位推杆轴向设有复位推杆导套,且所述复位推杆置于所述复位推杆导套内。采用导向套延长了复位推杆与动触点支架在轴向上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保证复位推杆与动触点组件的中心重合,起到定心作用。
由于动触点组件在与静触点接触时,动静触点之间会产生沿复位推杆轴向的推力,复位推杆与动触点支架是注塑连接,因此,为了保证复位推杆与动触点支架不产生轴向的移动,所述复位推杆置于所述动触点支架内的部分沿周向环设有限位环。通过限位环可以避免复位推杆与动触点支架之间产生轴向移动,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进一步,所述动触点组件还包括动触片、跟踪推杆和跟踪弹簧,所述动触片、跟踪推杆和跟踪弹簧均为两组,所述跟踪推杆上端与所述动触片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跟踪推杆下端与所述动触点支架注塑一体,所述跟踪弹簧位于所述动触片与所述动触点支架之间的所述跟踪推杆上。
动触片在与静触点频繁接触后会产生磨损,为了保证动触片与静触点的可靠接触,采用跟踪弹簧产生向上的弹力,推动动触片与静触点可靠接触。
由于动触点组件在与静触点接触时,动静触点之间会产生沿跟踪推杆轴向的推力,跟踪推杆与动触点支架是注塑连接,因此,为了保证跟踪推杆与动触点支架不产生轴向的移动,所述跟踪推杆置于所述动触点支架内的部分沿周向环设有限位环。通过限位环可以避免跟踪推杆与动触点支架之间产生轴向移动,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具体的,所述静触点组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安装的静触点支架、环氧垫料和静触点座,所述静触点从上到下依次贯穿静触点支架和环氧垫料,并延伸至静触点座内部,所述静触点座下方与所述线圈组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静触点支架上方设有相互垂直的静触点分隔板,所述静触点分隔板将静触点两两分离。采用静触点分隔板将相邻的静触点进行分离,避免动静触点闭合时不同组静触点之间的相互干扰。
利用磁场将触点断开时产生的电弧拉长,进而削弱电弧能量后实现触点之间的彻底断开。现有的直流接触器具有极性,对接线有限制,触点两侧的电弧必须方向相反,才可实现灭弧的目的。当电弧方向相同时,两侧电弧交汇,则无法实现触点之间的断开。如果接线方向接反了,则无法实现触点之间的断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市吉士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市吉士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21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