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院内感染的输液留置件连接器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91897.2 | 申请日: | 2016-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93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王亮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精亮微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13 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院内 感染 输液 留置 连接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院内感染的输液留置件连接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此制造方法包括如下:第一步:钢针的制备或购进:生产或购进圆锥形针尖,开孔位于圆锥形针尖后缘后方侧壁上的钢针;所述钢针直径0.3‑0.9mm。第二步:钢针与针座粘接或铆接或焊接。第三步:或进一步与其他零部件进行粘接或热合或焊接或装配、包装、灭菌、检验合格后得到输液留置件连接器。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降低输液留置件输液端面附着物进入人体血管内而引起的院内感染、输液反应和过敏的发生概率、连接固定方便的输液留置件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以提高现有输液器具的使用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降低院内感染的输液留置件连接器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我们经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和实验,发现当前制造商在制造生产和临床医护人员在使用输液留置件中都存在认知盲区,致使目前输液中与留置针、中心静脉导管等置有输液留置件连接使用的连接器(输液针/器及注针/器)在设计以及使用过程中存在缺陷,其盲区及产品设计缺陷如下:
1.留置针及中心静脉导管是要留置于病人体多日,需要每日与输液留置件连接器(输液器具或/和注射器具)一次或多次连接使用,医护人员虽然在操作规范下进行,但是这个适用于打开包装使用的一次性使用产品,而不适用于输液留置件的操作。第一:因为输液留置件使用一次后,留置件输液端面就会存在微生物和其他物质,虽然经过消毒处理,但是仍然对芽孢没有作用,加上输液比较急,正常能起到消毒效果的时间在再次使用的产品上就可能出现时间不够或效果出现差异,造成致病微生物进入人体,发生院内感染,特别医院中存在超级细菌,后果严重。第二:就是残存于输液留置件输液端面上的消毒后的残留物,包括各种微生物残骸、消毒剂本身及使用过的消毒棉签上的脱落物质、空气及患者与各种物体接触可能对输液端面的污染。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目前使用的输液连接器具中无针连接最不安全,钢针连接是相对比较安全的连接器具,但是目前临床与输液留置件使用的钢针仍采用斜口针,开孔设置是在钢针的前端,钢针在穿刺输液留置件(穿刺式留置件)输液端面时,会对输液端面产生一个线形切口,钢针通过这个线形切口将密封材料撑开进入输液系统内部,钢针的朝前的开口经过这个线形切口的时候,会将线形切口边缘及附近输液端面上的各种附着物刮铲带入,存在引起感染和其他疾病的危险。第三:现有钢针设计主要是为了静脉输液和肌肉注射,较长、较粗,相对增加了使用中的暴露的面积,被污染的机会增大。第四:目前所有与输液留置件连接的连接器使用时都会全方位直接暴露于使用环境中,这个也会增加使用风险。
2.现有的输液针与输液留置件中的穿刺式连接件对接后,没有保护或固定装置,不能悬空连接,只能固定于人的肢体上。
3.现有的输液针与输液留置件中的穿刺式连接件对接后,两者固定于人体时的支撑点处于不同平面,使用胶带不能将输液针座与穿刺式连接件稳固固定,使得输液针根部容易受到折断力,出现折针现象。
4.胶带固定,一个是造成患者需要接受更多的胶带粘贴,也可能造成过敏的几率增大,另一个是操作比较麻烦。
5.现有的非安全及安全输液针不可靠,操作中不能完全避免意外针刺伤。
6.现有安全专用输液针技术不能穿刺穿刺式连接件输液端面不同的部位。
7.传统输液针相对于穿刺式连接件太长,易出现折针和连接过程中针尖碰到输液器具的侧壁上使针尖倒钩,在拔出时损伤穿刺式连接件密封件。
8.现有安全输液针不能与Y型留置针上的穿刺式连接件连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降低输液留置件输液端面附着物进入人体血管内而引起的院内感染、输液反应和过敏的发生概率、连接固定方便的输液留置件连接器的制造方法,以提高现有输液器具的使用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院内感染的输液留置件连接器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此制造方法包括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精亮微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精亮微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18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门静脉的球囊导管
- 下一篇:活性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