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间集雨式灌溉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0950.7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3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15 |
发明(设计)人: | 安锋;林位夫;谢贵水;曹建华;王纪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9/00 | 分类号: | A01G29/00;E03B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陈欢 |
地址: | 57173***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间 集雨式 灌溉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收集雨水进行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间集雨式灌溉系 统。
背景技术
干旱或季节性干旱是影响全球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节因素并随着近年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性天气出现频率的增加具有加重的趋势。因此,世界 各国均非常注重集水抗旱技术研究。同时,因为化肥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导致 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土壤板结、酸化、环境污染等,急需发展新型水肥一 体化技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节本增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各地已经发展出了膜下滴灌和部分集水灌溉技术等,如 修挖集水池、挖建水窖引水灌溉,W型地膜覆盖、行间修挖集水坑等,但这些 技术多适用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农业用地,且仍存在蓄水量有限,水面蒸发较大, 灌溉不均匀,二次引水灌溉成本大等缺陷。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210207085.1公开了一种带有废气导排结构的集雨节 水灌溉装置,它包括一个储水桶,储水桶的中心处设置有贯穿储水桶并且下端 伸入到填埋层内的废气导排管,储水桶的上表面设置有可接收雨水的凹陷结构, 凹陷结构的中心处设置有直径大于废弃导排管直径的落水口;储水桶的下表面 与废气导排管密封连接,储水桶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一个出水口,出水口处连 接有伸入到填埋层内的灌水管,灌水管的底端连接有微灌头。它的优点在于: 可以将所种植物周围的垃圾发酵产生的废气排出地面以减少其对植物生长的不 良影响;节约灌溉用水并大大的提高了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中种植植物的成活 率。但是,该专利需要制作专门的储水桶、储水桶安装于地面上方,也忽略了 在雨水流进凹陷结构中渗水会出现不均匀的问题,该方法更适用于垃圾填埋场 生态修复中的植物,在一般林地和实际生产和应用中安装操作应用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间集雨式灌溉系统,解决了林间集雨灌溉 水面蒸发较大,灌溉不均匀,二次引水灌溉成本大及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林间集雨式灌溉系统,包括集雨场以及 贮水管,所述集雨场和贮水管通过引流管连通,所述集雨场由铺于地面呈斗形 的塑料薄膜构成,所述贮水管两端封闭且埋于地面下,所述贮水管的下端分布 有若干渗水孔,所述渗水孔分布于与所述贮水管的轴向方向平行的贮水管壁上。
优选地,所述贮水管上方的地面上铺设有地膜,所述贮水管与所述地膜交 接处开设有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集雨场与所述贮水管连通的引流管上端置有滤网。
优选地,所述贮水管的直径为20cm~40cm,所述渗水孔的直径为 0.2mm~0.5mm。
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林间集雨式灌溉系统,可用于收集、贮存雨水并 以渗透方式供给根层土壤,形成类似于水窖功能的系统,作为给林木根部供水 的水源,水分可通过贮水管的渗水孔慢慢渗入土壤给为树木进行渗灌。同时本 发明还可对林木根部进行供肥,将肥水倒入集雨场中,同理,肥水通过贮水管 的渗水孔均匀地渗出到根层土壤中,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发并能结合水肥耦合技 术实现水肥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 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09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