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模组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90907.0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93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潘平;姚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6;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低压电池系统未设计风冷系统以至于电路板和大功率器件的发热问题无法解决。或者设计有风冷系统,通常是在电池壳体周围设置通风管道,并同时设置导流口,这样虽然散热效果好,但风会接触到电池单体,从而导致外界空气中的灰尘或者湿气进入电池单体表面,容易引起短路,影响电池寿命。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能解决电池模组中电路板和大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散热效果好且不会将气体引入单体电池表面。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由至少一个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集合体、收容电池集合体的箱体、以及对电池集合体冷却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设置在箱体与电池集合体之间,并具有流动有气体的冷却通道,以使气体在对电池集合体进行冷却时不与电池集合体直接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中,在箱体与电池集合体之间设置冷却系统,从而解决了电池模组中电路板和大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同时气体流通在冷却系统中,直接避免气体与单体电池表面直接接触,从而不会带入外界的灰尘及湿气,保护了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其中为了清楚可见, 未示出箱体;
图2是图1中的冷却系统的组装图;
图3是图2的一变形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其中为了清楚可见,只示出箱体的上盖板;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的又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并示出了整个箱体;
图6是图4中的第一通流板的立体图;
图7是图5中的箱体与第二通流板的拆分图,其中为了清楚可见,示出了第二通流板的下表面的具体结构;
图8是图2的一变形例。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电池集合体356 上表面
11 单体电池 36 第二通流板
111 大面361 第二凸檐
2 箱体3611 侧壁
21 上盖板 362 第二凹部
211 第一开口363 第一通流孔
212 第二开口364 第二通流孔
22 下盖板 365 第二凸柱
23 卡扣 366 支撑柱
3 冷却系统367 上表面
31 第一端板 368 下表面
32 第二端板 C 冷却通道
33 第一侧板 C1 进口
34 第二侧板 C2 出口
35 第一通流板 4 密封座
351 第一凸檐41 卡槽
3511 侧壁 42 穿孔
352 第一凹部5 连接片
353 第一开孔F 散热片
354 第二开孔P 导管
355 第一凸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
参照图1至图7,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包括由至少一个单体电池11组成的电池集合体1、收容电池集合体1的箱体2、以及对电池集合体1冷却的冷却系统3。冷却系统3设置在箱体2与电池集合体1之间,并具有流动有气体(未示出)的冷却通道C,以使气体在对电池集合体1进行冷却时不与电池集合体1直接接触。
在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中,在箱体2与电池集合体1之间设置冷却系统3,从而解决了电池模组中电路板和大功率器件的散热问题。同时气体流通在冷却系统3中,直接避免气体与单体电池表面直接接触,从而不会带入外界的灰尘及湿气,保护了电池。在此补充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电池模组不仅适用于低压电池系统,还可适用于任何其它合适的电池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模组,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以及图8,冷却系统3可包括:框体,围绕电池集合体1设置,且冷却通道C形成于框体内。在这里补充说明的是,框体可用于从四周接触并固定电池集合体1,以避免电池集合体1散开,同时经由框体与电池集合体1的接触而增强了冷却通道C对电池集合体1的传导换热。
在一实施例中,参照图8,框体由导管P环绕电池集合体1而成,且导管P内部中空以形成冷却通道C。其中,导管P的两端分别作为如下所述的进口C1和出口C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909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再循环电池材料中锂的再引入
- 下一篇:一种注塑模具的卸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