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缝盘机上的织物撑开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9749.7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3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叶军忠;连坚和;连坚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军忠;连坚和;连坚春 |
主分类号: | D05B7/00 | 分类号: | D05B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6 | 代理人: | 朱枫 |
地址: | 425099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缝盘机上 织物 撑开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缝盘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缝盘机上的织物撑开组件。
背景技术
缝盘机亦称即圆盘缝合机,俗称套口车,使用缝线缝合毛衣套口的机器。借助缝盘机可以高效、快速完成毛衣的衣片缝合工作,比手工缝合的效率大大提高。缝盘机工作时,需要将衣片上的线圈套在缝盘机的缝针上,一一对应后,再进行缝合。编织衣片的纱线具有一定张力,当织好的衣片从编织机上取下时,衣片上的线圈收缩闭合,需要将衣片撑开,使得衣片的线圈张大以便于套到缝针上。因为在进行衣片织物”线圈孔对准针尖”的套针过程中,针盘上的缝针在进行旋转运动,而操作人员必须双手将手中作业的衣片上每一个线圈孔撑开,以保证在动态运动过程中准确无误地套入到每支缝针内。工厂作业规程:必须要求每一个作业人员具备手巧、心灵、视力好,工作期间进行这项准确无误、万无一失的“线圈孔对缝针”高难度作业。日常工作中,容易出现操作人员视觉疲劳、手工操作疲劳现象,造成操作人员作业时容易出现错针、漏针等问题,影响衣片缝合质量。且这项历来依赖工人手工操作进行的毛线衣片缝织(即:锁目)工作效率低,产品质量难保证。同时,线圈撑开的大小无法控制,无法准确地对准缝盘机上的缝针,影响缝盘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能够将衣片撑开以便线圈套入缝盘机的织物撑开组件。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缝盘机上的织物撑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件和推动件,基件主体为片状结构,基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推动件主体为片状结构,推动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基件的结合部和推动件的结合部通过倾斜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推动件下端面为锯齿状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基件结合部在其厚度方向上为一个斜面,末端变薄;推动件的结合部具有一凹槽,在其厚度方向上为一斜面,即所述的倾斜滑槽,基件结合部伸入该倾斜滑槽中;当基件结合部完全伸入推动件结合部的倾斜滑槽中时,两者结合处的厚度大于推动件本身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基件结合部两侧的厚度小于中间部分的厚度,推动件结合部的凹槽两侧具有阻挡端,防止基件与推动件脱离。
本发明工作时,若干个基件通过第一安装孔安装在至少一个第一安装轴上,若干个推动件也通过第二安装孔安装在至少一个第二安装轴上;初始状态时,基件与推动件互相分离,基件位于推动件上方,推动件下端的锯齿状结构压在织物上,便于固定在织物上,并带动织物运动;然后,基件通过第一安装轴的带动而下移,从而使基件下端的倾斜滑块插入推动件上端的倾斜滑槽内,由于推动件与基件卡合处的厚度大于推动件本身的厚度,即基件会使相邻两个推动件的距离增大,表现为推动件在前后方向上运动;同一推动组件内的各个推动件带动织物运动,从而在前后方向上撑开织物,使织物上的线圈撑大,便于套入缝盘上的缝针。本发明通过推动件下端的锯齿结构带动织物,使得织物上的线圈张大,便于套入缝盘机上的缝针,大大提高了缝盘机的工作效率;且相对于人工套针,本发明使得套针的效率增加,同时降低了错针和漏针发生的几率,提高了缝盘机缝合织物的质量,有效地减少了次品的浪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推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在织物撑开装置的零件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所在织物撑开装置的初始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所在织物撑开装置推动件撑开时的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所在织物撑开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织物撑开装置1、机架11、滑槽111、基座12、滑条121、第一电机13、连杆结构131、第一安装轴141、第二安装轴142、基件15、基件结合部151、第一安装孔152、安装块16、推动件17、倾斜滑槽171、锯齿状表面172、第二安装孔173、第二电机18、第二电机轴181、连接件19、复位推杆20、工作台2、织物3、第一直线滑台组件41、第二直线滑台组件4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军忠;连坚和;连坚春,未经叶军忠;连坚和;连坚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97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尼龙拉链同步缝合器
- 下一篇:一种仪表盘用吸油毛毡垫及其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