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9329.9 | 申请日: | 2016-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7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施成军;汤叶华;费建明;韩志伟;韩增华;陈新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欧贝黎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40/32 | 分类号: | H02S40/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2266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 场效应 逆变器 太阳能 电池板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提供一绝缘衬套,其内设置有矩形凹腔,在所述凹腔的底部配置第一导电型的衬底;
步骤二、在所述衬底的上端配置第二导电型的外延层,所述外延层的上端与所述凹腔的上端齐平;
步骤三、在所述外延层的上部配置两个第一导电型的体区,每一个所述体区上配置有第一栅极,在所述衬底底部对应配置有第二栅极,每一个所述体区两侧的所述外延层上分别配置漏极和源极;
步骤四、在所述衬底和外延层上的宽度方向开设有第一绝缘沟道,同时在所述衬底和外延层上的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二绝缘沟道,所述第一、第二绝缘沟道的深度与所述凹腔的深度一致,且所述第二绝缘沟道贯穿所述第一栅极、源极和漏极,形成四个独立的结型场效应管;
步骤五、将电池板底部与所述衬套底部连接;
步骤六、将所述电池板的上电极分别与第一和第三个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将第一个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二个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将第三个场效应管的源极与第四个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将第二和第四个场效应管的源极分别与所述电池板的下电极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体区间隔配置在所述外延层的长度方向,且所述体区的长度与所述外延层的宽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四中还包括在所述衬套上端表面间隔配置有四个二极管。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延层和衬套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绝缘层,所述二极管、第一栅极、源极和漏极突出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且所述第一绝缘层填充所述第一和第二绝缘沟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个所述结型场效应管的源极和漏极之间连接一个所述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一个所述结型场效应管下端的衬套上设置有凹槽,其贯穿所述衬套底部,每一个所述凹槽中配置有一个第二栅极,其与所述衬底底部接触且向下突出于所述衬套底部,每一个所述第二栅极分别向衬套底部两端延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衬套底部设置有第二绝缘层,其覆盖所述第二栅极的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在征于,所述电池板包括:N区、P区、上电极和下电极,N区的上表面覆盖设置有防反射膜,同时在所述N区的上端设置有所述上电极,将所述P区的上表面与所述N区的底部贴合设置,在所述P区的下表面设置有所述下电极,将所述下电极固定在所述第二绝缘层的上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在征于,在所述电池板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绝缘层,其覆盖所述电池板的一侧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结型场效应管逆变器的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在征于,将所述上电极和所述第一、第三个场效应管的漏极通过第一导电层连接,将所述下电极和所述第二、第四个场效应管的源极通过第二导电层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覆盖在所述第三绝缘层和衬套的外侧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欧贝黎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欧贝黎新能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932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太阳能光伏用接线盒
- 下一篇:带轨道的光伏发电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