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8716.0 | 申请日: | 2016-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028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康达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7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厌气池、曝气池、膜生物反应池、膜组件、抽吸泵,所述膜生物反应池设置在所述曝气池内;所述曝气池设置在所述厌气池内,所述进水管通向所述厌气池底部,膜组件设置在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内,所述膜组件的上部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池的上部,所述膜组件的顶部固定有一振动电机,所述膜组件连接所述抽吸泵;所述膜生物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横向过滤层从而连通所述曝气池,所述曝气池的侧壁上部设置有纵向过滤层从而连通所述厌气池;有一鼓风机连接曝气管,所述曝气管横向设置在横向过滤层和所述曝气池之间;所述纵向过滤层由蜂窝活性炭制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设备能有效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避免污水及污染物直接流入水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处理程度划分,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处理。一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级处理的要求。经过一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BOD,COD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有机污染物达到排放标准。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滤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膜分离设备截留水中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龄(SRT)可延长至30天以上。膜生物反应器因其有效的截留作用,可保留世代周期较长的微生物,可实现对污水深度净化,同时硝化菌在系统内能充分繁殖,其硝化效果明显,对深度除磷脱氮提供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本发明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管、厌气池、曝气池、膜生物反应池、膜组件、抽吸泵,所述膜生物反应池设置在所述曝气池内;所述曝气池设置在所述厌气池内,所述进水管通向所述厌气池底部,所述膜组件设置在所述膜生物反应池内,所述膜组件的上部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膜生物反应池的上部,所述膜组件的顶部固定有一振动电机,所述膜组件连接所述抽吸泵;所述膜生物反应池的底部设置有横向过滤层,通过所述横向过滤层连通所述曝气池和所述膜生物反应池,所述曝气池的侧壁上部设置有纵向过滤层,通过所述纵向过滤层连通所述厌气池和所述曝气池;有一鼓风机连接曝气管,所述曝气管横向设置在横向过滤层和所述曝气池之间;所述纵向过滤层由蜂窝活性炭制成;所述横向过滤层由的粒径为1.25-1.60mm的核桃壳滤料和粒径为2-2.5mm的沸石滤料按重量比4:11混合而成。厌气池、曝气池、膜生物反应池上边缘高度相同。
作为优化,选择郑州启新净水材料有限公司孔内径4-5mm,经径0.5-0.7mm耐水蜂窝活性炭;温县宏发活性炭水处理有限公司粒径为1.25-1.60mm的核桃壳滤料和粒径为2-2.5mm的沸石滤料。厌气池内添加沧州市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专用菌种菌B;曝气池和膜生物反应池内添加沧州市中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专用菌种菌A。厌气池内污泥浓度保持为18~19g/L ;曝气池内污泥浓度保持为15~16g/L。膜生物反应池内污泥浓度保持为12~13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康达环保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康达环保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87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