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87979.X | 申请日: | 2016-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忠;高宝根;钟金龙;王颖;夏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州市花家庄种植专业合作社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养鸭 育稻共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主要以大米作为主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由此人们也逐渐转向选择绿色、有机食品,目前,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种植户依然会采用喷洒农药的方式去杀虫,以及通过添加化肥去促进水稻的生长,但是,这样会造成水稻不仅会有农药残留,会很大的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化肥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损害。
养鸭育稻共作方法是充分利用共生互利、生态位和食物链等生态学原理,以稻作水田为基体,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方法。该方法通过鸭子的不间断活动来刺激水稻生长,鸭子的粪便可以作为有机肥料,鸭子对田间杂草的踩食以及对害虫的捕食可以代替除草剂、除虫剂的使用,实现以田养鸭、以鸭护稻、使水稻和家鸭共栖生长。
因此,根据水稻、鸭子的生长特性,研发一种合理的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节能环保,提高有机水稻的生产质量及产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以种稻为中心,家鸭田间网养的自然与人工结合的复合型种养生态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有机水稻的生产质量及产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
(2)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施肥后盖平整理;
(3)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5-8cm;
(4)插秧: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0cm以上,株距为15cm以上;
(5)建造围栏:在稻田周围安装围栏,围栏的高度为100cm以上;
(6)安装监控设备: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
(7)建造大棚:在稻田的边上修建大棚作为鸭舍,大棚在围栏的内部;
(8)放养鸭子:插秧5-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雏鸭,每亩放养10-12只,初放1-3天,每天早晚喂食鸭子一次,喂食量每天每只40-50克,之后的4-7天逐步减少喂食量,直至停止喂食,让鸭子自由觅食;
(9)收获:水稻抽穗后,将鸭子从稻田撤出,水稻黄熟后收割即可。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施肥具体是向稻田中加入腐殖土和有机肥。
优选的,所述腐殖土为上一年水稻杆的腐殖物。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2cm,株距为16cm。
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在插秧5-10天后,向稻田中放养雏鸭前,对稻田进行撤水,然后追加有机肥,有机肥为每亩20-30克,再向稻田灌水保持水深为5-8cm。
优选的,所述步骤(8)中雏鸭为孵化10-15天的鸭子。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通过将鸭子与水稻进行共生配套,鸭子产生的粪便作为有机肥对水稻进行施肥,不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鸭子在稻田内饲养的过程中,鸭子会吃掉水稻上的害虫,这样,种植人员则不用再对水稻喷洒农药,水稻也就不会有农药残留,收获的大米绿色环保、无公害,不会对食用者的身体产生影响,另外在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与家里的电脑相连接,方便实时对稻田监控,方便观察稻田的水深以及鸭子的状态,发现水深过低或者鸭子出现病态,可以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了水稻的高产量和质量,使物料的产投结构更加合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生态养鸭育稻共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稳水性好的稻田;
(2)整地:对稻田进行粗耕、细耕,向稻田中加入腐殖土和有机施肥后,腐殖土为上一年水稻杆的腐殖物,盖平整理;
(3)灌水:向稻田灌水,水深为5cm;
(4)插秧:在稻田进行插秧,行距为20cm,株距为15cm;
(5)建造围栏:在稻田周围安装围栏,围栏的高度为100cm;
(6)安装监控设备:在围栏的四个拐角上分别安装监控摄像头;
(7)建造大棚:在稻田的边上修建大棚作为鸭舍,大棚在围栏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州市花家庄种植专业合作社,未经泰州市花家庄种植专业合作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79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