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型肝炎病毒辅助受体CD36的特异性抑制剂在制备防治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3750.9 | 申请日: | 2016-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1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宗根;程军军;蒋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1/4015 | 分类号: | A61K31/4015;A61K38/21;A61K38/08;A61K31/497;A61P1/16;A61P3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马鑫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肝炎 病毒 辅助 受体 cd36 特异性 抑制剂 制备 防治 病毒感染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丙型肝炎病毒(HCV)辅助受体CD36的特异性抑制剂在制备防治HCV感染药物中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在本发明中,所述的HCV辅助受体CD36的特异性抑制剂优选为磺基‑N‑琥珀酰亚胺基油酸酯(SSO)。实验表明,SSO具有很强的抗HCV作用,特别是对已知抗HCV药物耐药HCV病毒也有很强的抗病毒作用,并且与其它已知抗HCV药物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此外该药物体内口服安全性好。因此SSO作为防治HCV感染的新型药物,在防治HCV感染方面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型肝炎病毒(HCV)辅助受体CD36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在防治HCV感染中的应用,特别涉及HCV辅助受体CD36蛋白的特异性抑制剂—磺基-N-琥珀酰亚胺油酸酯(sulfo-N-succinimidyloleate,SSO)在防治HCV感染中的应用,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呈全球性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筛查,过去15年,全球至少有1.85亿人感染HCV,且每年新发丙型肝炎病例约3~4万例。据统计,HCV急性感染后,大约86%的感染者不能自发清除病毒而变为慢性感染,继而发展为慢性肝脏疾病,10%~20%的感染者进一步恶化造成肝硬化,约7%的肝硬化患者发展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最终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每年大约有130万人死于HCV慢性感染及相关疾病。而且,40%~74%的慢性感染患者伴有冷球蛋白血症、周围神经病变、雷诺氏综合征以及干燥综合征等肝外疾病。在未来20年,由HC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所导致的死亡将继续上升。因此,HCV感染被认为是全球性的重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经济和公共卫生问题。据卫生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我国HCV感染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HCV存在非常高的基因多态性,目前普遍将HCV病毒株分为7种主要的基因型和67种亚型,各个基因型的全球地理性分布相对复杂,全世界发现最多的是1a和1b,被称为“流行亚型”。我国的感染率为0.43%,中国大陆最常见的基因型是1b和2a,二者流行率为91.6%。
HCV是高复制病毒,在患者体内,每天可产生大约1万亿的病毒颗粒,由于病毒RNA多聚酶没有校正功能,复制具有高突变性,长期用药易诱导产生耐药病毒株,能够逃脱宿主的免疫反应而使得HCV疫苗以及泛基因型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面临巨大挑战。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HCV的保护性疫苗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过去几十年,长效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ibavirin,RBV)一直是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批准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感染患者的持续病毒应答率较低,且伴有严重的副作用。近年来国外研发小分子化合物,通过直接作用于病毒自身蛋白来抑制病毒的复制,初步研究显示了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少数几个已批准上市,还有部分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正处于临床在研,有望获批用于HCV感染的治疗,但这些化合物存在诸多缺点,如化合物主要是针对基因1型而其它基因型效果不好、不同程度地出现耐药问题、对以往无效患者的总体疗效明显降低、对难治性患者的不可用药问题、副作用问题使患者的依从性不好影响疗效、靶点有限导致联合方案有限、以及费用昂贵等,这将是今后抗HCV药物研发所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HCV依赖宿主存活并完成复制周期,近几年来,宿主蛋白的深入探索为HCV感染的治疗和抗HCV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方向。通过调节宿主环境来抑制病毒的复制,与DAAs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望降低病毒的耐药突变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逐渐成为抗HCV药物研发的热点,也是解决耐药问题和对各种基因型HCV感染都有效的一个新思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37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毛蕊异黄酮在制备抗轮状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党参生物碱单体的新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