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3739.2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636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曾剑鸿;张钰;周敏;周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0 | 分类号: | H02M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38 | 代理人: | 姜怡;阚梓瑄 |
地址: | 201209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变换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一电感组件以及一功率组件;所述电感组件包括:一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一过孔,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一第二磁性基板,设有第二过孔,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二引脚;一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与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之间;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一填充部,至少部分的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本公开非常易于实现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且适用于大电流应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源变换器以及该电源变换器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个人移动终端成为信息传播网络中的一个重要节点,人们通过个人移动终端与信息中心实时保持信息交互。于此同时,生活水平的提高除了满足人们的日常吃穿住行基本需求外,让人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关注自身的健康需求,一系列的可穿戴设备也应运而生。
所有上述设备都具备的两个重要特征是可便捷的移动性和可持久的工作性。针对此类产品的需求,设计体积紧凑并且具备高变换效率的电源系统将会有利于系统满足这两个特征。
在开关电源变换方案中,通常有一个磁性元件起储能的作用,通常有若干容性元件起滤波作用,通常有若干个开关器件起斩波的作用。由于这些元件的存在,很难将开关电源变换方案做成类似于线性稳压那样在一个硅片上实现所有功能的高度集成性。
由上可知,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和高变换效率的电源变换器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和高变换效率的电源变换器以及该电源变换器的制备方法,从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陷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公开的其它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源变换器,包括一电感组件以及一功率组件;其中,所述电感组件包括:
一第一磁性基板,设有第一过孔;第一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一引脚;
一第二磁性基板,设有第二过孔;第二磁性基板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其第一面上设有第二引脚且其第二面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的第二面相对;
一电感线圈,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与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之间;所述电感线圈第一端形成于所述第一过孔并与所述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端形成于所述第二过孔并与所述第二引脚连接;以及
一填充部,至少部分的填充于所述第一过孔与第二过孔;
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层叠设置,所述功率组件与所述电感组件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引脚与所述电感组件耦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包含多个所述电感线圈,所述多个电感线圈均连接于所述第一过孔或所述第二过孔。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电源变换器结构还包括:
第三引脚,设于所述第一磁性基板第一面且耦接所述功率组件;
第四引脚,设于所述第二磁性基板第一面;
引线,沿所述电感组件外侧设置且连接所述第三引脚和第四引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引脚、第四引脚以及引线为一体结构且所述电源变换器具有一组或多组所述一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37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