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扭力快速驱动棘轮扳手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3133.9 | 申请日: | 2016-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24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智瑛;刘咏亭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智瑛 |
主分类号: | B25B13/46 | 分类号: | B25B13/4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力 快速 驱动 棘轮 扳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棘轮扳手,包括一本体、一棘轮、一传动杆与一长销。该本体除了结合可转动的棘轮以外,还能引导传动杆沿直线来回移动。以长销限制传动杆位移的距离,透过一定齿数比的啮合关系,将传动杆的动能转换成棘轮的旋转动能。尤其是在狭窄的空间,单手操作棘轮扳手执行锁紧或拆卸作业,不必扭转手腕,就能用棘轮扳手输出高、低两扭矩,减少或降低工业伤害的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工具输出不同扭矩的技术,特别是指一种高扭力快速驱动棘轮扳手。
背景技术
棘轮扳手的构造,譬如美国第6,070,499号专利案的手工具,可输出高、低二种扭力。在第'499号专利案中,该扳手是由一本体、一传动杆、一驱动件、二卡掣块、一作动件及一环形齿轮组成。
其中,该本体有一环形的头,并沿轴向在头的内环面形成一些连续的齿。该头外表沿半径方向延伸一支持部,顺着支持部的长度方向形成一通往头的内环面的长孔。
该驱动件是阶级形状,其周围形成二收纳卡掣块的容置槽,用一插长销通过驱动件与卡掣块,使卡掣块可相对驱动件摆动。
该作动件有一转盘与一轴,该转盘底面中心处与轴设计成一体,该轴外表形成二盲孔,每个盲孔容纳一弹簧和一推动件。在作动件通过驱动件中心位置时,每个盲孔正对容置槽,藉由弹簧的作用力,支持推动件顶住卡掣块二端之一偏摆。
当驱动件通过头与环形齿轮的轴心位置,该驱动件超出环形齿轮处被一C形扣卡住,限制驱动件与环形齿轮不得离开本体,环形齿轮却能绕着驱动件旋转。此刻,二卡掣块之一啮合头环绕驱动件周围任一齿,另一卡掣块啮合环形齿轮内面突出若干齿之一。
所述的传动杆前端形成一斜齿轮,尾端与一握把维持同向转动的联结关系。在传动杆通过支持部的长孔时,该斜齿轮进入头的内环面且咬住环形齿轮外部若干斜齿之一。
当握把带动传动杆相对支持部旋转,该斜齿轮经由环形齿轮驱使二卡掣块之一维持单向空转不作功、反向连带驱动件相对头转动,输出低扭矩执行锁紧或旋松的前置作业。
当支持部带动头旋转,该握把连带传动杆不相对支持部转动,使支持部的作用力经由头的齿传递至另一卡掣块,以致驱动件随着头同向转动且输出高扭矩,完成锁紧或旋松的后续工作。
另外,中国台湾第494828号与第I468261号等专利案也公开类似的构造。
但是,这些扳手拥有下列共同的缺点是:
一、在低扭矩输出时,手腕依顺、逆时钟方向来回转动,旋转幅度大约是半圈(亦即180°),是造成低扭矩输出缓慢的主因之一。
二、时常扭转手腕,不仅会伤害筋骨,造成关节部位的过度磨损,衍生一些工业伤害等相关的疾病。
因此,如何改善高扭力棘轮扳手使用上的弊端,就成为本发明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扭力棘轮扳手,其主要目的在于:采用沿棘轮扳手长度方向直线运动的构造,既能快速地输出低扭矩,又能消弭手腕旋转的弊端,兼具工业伤害发生率的降低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扭力快速驱动棘轮扳手,包括:
一本体,包括一支持部,其有一形成于支持部轴心处的长孔;一头,其与支持部12设计成为一体,该头有一容室,该容室与长孔彼此相通;
一棘轮,其与头相连而可在容室转动,并依圆周方向在棘轮40外部形成若干连续的齿;
一从动轮,其与棘轮维持同步作动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智瑛,未经黄智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31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