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输入文本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3051.4 | 申请日: | 2016-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5998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佳梁;薛洪波;周兆文;吴琨;张文茂;戴云;梅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触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48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布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05 | 代理人: | 孟潭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徐汇***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输入 文本 方法 装置 | ||
一种二次输入文本的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可包括检测触点动作,当所述的触点动作符合进入候选结果切割模式的触发条件时,触发进入所述的候选结果切割模式,并对其中一个待切割的候选结果进行选择和切割,以形成上屏部分和重新获取部分;对所述的上屏部分进行上屏操作,并且根据所述的重新获取部分所对应的字符串重新获取二次候选结果。本发明能够简化用户操作,在输入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随时对候选结果进行修改,保留候选结果中获取准确的部分,从而能在输入过程中提供给用户更为及时、高效的输入反馈,提供给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产品应用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二次输入文本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日益普及,作为基本的人机交互工具,输入法直接影响着人们在使用这些电子设备的用户体验。
输入速度和输入准确性是评价输入法是否优秀的主要因素。通过尽可能少的操作获得尽可能多的候选字词,是输入法一直在追求的目标。目前的输入法越来越倾向于输入较长的句子,然而在长句输入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获取出来的候选结果中存在部分不准确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业界常用的解决方案往往有这样几种:
其一,将所有已输入内容删除,重新输入。这种方案增加了用户操作复杂度,往往输完一整个句子却因为中间的一两个字而不得不删除整句;
其二,退出获取,将候选结果返回至输入的字符串,对出现错误的字符串进行编辑,再重新进行获取,获得候选结果。这种方案中,往往会出现编辑的内容对获取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反复多次进行调整才能获得符合预期的获取结果。
上述两种方案都忽视了在用户已输入且已经获取出来的结果中仍存在部分准确的内容,直接对用户已输入的所有文本进行更换或编辑,增大了计算量,也增加了用户的操作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能够充分利用用户已经输入的字符串、减少系统计算量、可对用户已输入的字符串所对应的候选结果进行编辑、保留候选结果中获取准确的部分的二次输入文本的机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二次输入文本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某些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包括:检测触点动作,当所述的触点动作符合进入候选结果切割模式的触发条件时,触发进入所述的候选结果切割模式,并对其中一个待切割的候选结果进行选择和切割,以形成上屏部分和重新获取部分;对所述的上屏部分进行上屏操作,并且根据所述的重新获取部分所对应的字符串重新获取二次候选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些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二次输入文本的装置,其中包括:交互模块,适于检测触点动作,当所述的触点动作符合进入候选结果切割模式的触发条件时,触发进入所述的候选结果切割模式,并对其中一个待切割的候选结果进行选择和切割,以形成上屏部分和重新获取部分;引擎模块,适于根据所述重新获取部分,进行二次获取,重新获取候选结果。
根据本发明二次输入文本机制的某些方面,能够简化用户操作,在输入过程中根据用户输入随时对候选结果进行修改,保留候选结果中获取准确的部分,从而能在输入过程中提供给用户更为及时、高效的输入反馈,提供给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二次输入文本机制的另一些方面,能够对所述的候选结果的重新获取部分进行二次获取,结合当前键盘的布局能够对已经输入的字符串进行修改,以获得正确的候选结果,以及对已输入的字符串中出现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而不影响其余部分的获取候选结果,提高了输入的速度及输入的准确度。
根据本发明二次输入文本机制的又一些方面,能够对已进行切割的切割线进行调整,以使得候选结果中最多的正确的字上屏,而留下最少的错误的字,以便于修改,提高了人机交互水平,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二次输入文本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框架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触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触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30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