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3021.3 | 申请日: | 2016-0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36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吕清刚;王小芳;于旷世;高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J3/56 | 分类号: | C10J3/56;C10J3/84;C10J3/7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孙纪泉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细粉灰 回送 循环 流化床 煤气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煤(B1)与气化剂(A)通入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1)进行气化反应,生成煤气(C)和气化细粉灰(D);
b)将煤气(C)与气化细粉灰(D)分离;
c)收集分离后的气化细粉灰(D);
d)将步骤c)获得的气化细粉灰(D)和氧化剂(G)送入熔融装置(3);
e)借助于熔融装置生成富碳高温气(H1)和高温熔渣(H2);以及
f)将富碳高温气(H1)和高温熔渣(H2)回送到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1)的气化炉炉膛(10)中,
其中,将富碳高温气(H1)回送到气化炉炉膛(10)的还原区,或者氧化区与还原区之间的过渡区,
在步骤d)中,气化细粉灰(D)先在熔融装置(3)的燃料预热段(31)中被预热后,再进入熔融装置(3)的高温熔融段(32);其中,所述氧化剂(G)被送入熔融装置(3)的高温熔融段(3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步骤:
利用高温熔渣(H2)的粘性,使气化细粉灰(D)转变为底渣(L)沉入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1)的气化炉炉膛(10)的底部;以及
排出底渣(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d)中还包括将粉煤(B2)送入熔融装置(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e)中,通过调节氧化剂(G)的成分及其与气化细粉灰(D)的比例,控制氧化剂(G)与气化细粉灰(D)的反应温度,使生成的富碳高温气(H1)和高温熔渣(H2)的温度t满足t2-50℃≤t≤t2+250℃,其中t2为气化细粉灰(D)的灰分的软化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d)中,气化细粉灰(D)先在熔融装置(3)的燃料预热段(31)中被预热至800℃~95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步骤d)中,气化细粉灰(D)和粉煤(B2)先在熔融装置(3)的燃料预热段(31)中被预热至800℃~950℃后,再进入熔融装置(3)的高温熔融段(32);其中,所述氧化剂(G)被送入熔融装置(3)的高温熔融段(32)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b)具体为利用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1)的分离装置和/或除尘器(15)将煤气(C)与气化细粉灰(D)分离,煤气(C)被引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用于分离煤气(C)与气化细粉灰(D)的分离装置为两级或更多级的分离装置。
9.一种带细粉灰回送的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装置,包括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1)和熔融装置(3),其特征在于:
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1)具有加煤口、气化剂入口、熔融产物进口、煤气出口以及一个或多个气化细粉灰排出口,所述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1)包括气化炉炉膛(10)和分离装置;
熔融装置(3)具有氧化剂入口和熔融产物出口,并且熔融装置(3)与所述气化细粉灰排出口连通,熔融装置(3)通过熔融产物出口与循环流化床煤气化炉(1)相连,用于将熔融过程产生的富碳高温气(H1)和高温熔渣(H2)回送到气化炉炉膛(10),
其中,所述熔融产物进口设置在气化炉炉膛(10)的还原区,或者氧化区与还原区之间的过渡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30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