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扇出线路的走线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82420.8 | 申请日: | 2016-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11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0 |
| 发明(设计)人: | 郑耕全;傅建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45 | 分类号: | G02F1/134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液晶面板 线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走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扇 出线路的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面板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电压驱动、 低消耗功率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已取代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Tube,CRT)成为新一代显示设备的主流。传统的液晶显示面 板是由一具有彩色滤光层的彩色滤光基板、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 板(TFTarraysubstrate)以及配置于此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构成。
在现有技术中,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可分成主动区(activearea, AA)以及位于主动区外围的外部引线接合区(out-leadbonding area,OLB)。其中,主动区内配置有多个像素以形成一像素阵列 (pixelarray),外部引线接合区则设计有周边线路。每个像素皆包 括一薄膜晶体管以及与该薄膜晶体管相连的一像素电极,且每个 像素都被两条相邻的扫描线(scanline)以及两条相邻的数据线 (dataline)包围。通常来说,这些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会由主动区 延伸至外部引线接合区,并通过周边线路与驱动芯片(driverIC) 电性连接。例如,驱动芯片有特定的尺寸设计,则周边线路会由 连接扫描线与数据线的一端向驱动芯片所在区域集中而构成一扇 出线路(fan-outcircuit)。扇出线路具有多条走线结构,一般地, 边缘侧的走线两端在水平方向上相隔的距离不同于中心区域的走 线两端在水平方向上相隔的距离,亦即,随着驱动芯片与对应扫 描线的相对位置不同或者驱动芯片与对应数据线的相对位置不 同,各走线结构势必会具有不同的长度,因此,扇出线路的各走 线结构间存在着显著的阻抗差异。为了缩小走线间的阻抗差异, 现有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在于,使一部分的走线结构具有绕线部的 设计,藉由绕线部来增加走线的长度从而调整不同的扫描线或者 不同的数据线的阻抗,使得中间与两边缘的线路阻抗差异减小, 进而实现扇出线路内部的阻抗值均匀化,降低因外侧线路与中间 线路阻抗差异所造成的讯号延迟现象。不过,各走线结构之间的 间距(pitch)往往是固定的,绕线部仅仅只能在这样的固定间距 下迂回排列,因此绕线部的设计只能小幅度地缩小走线之间的阻 抗差异。如此一来,同一扇出线路中的最外侧(outermost)的走 线结构与中心区域的走线结构间仍旧存在不小的阻抗差异。
另一方面,为平衡扇出线路内的不同走线间的阻抗差异,阻 抗大的走线尽量走直线,阻抗小的走线则采取弓线以增加路径长。 然而,当驱动芯片的间距变小之后,扇出线路可绕弓线的空间也 随之缩减,甚至只能走直线,这对扇出线路内部的阻抗值均匀化 较为不利。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针对液晶面板的扇出线路的走线结 构,以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是业内相关技术 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液晶面板的扇出线路在实现走线间的阻抗 均匀化方面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用于 液晶面板的扇出线路的走线结构,以便兼顾驱动芯片的间距变小 与扇出线路内部的阻抗匹配需求。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液晶面板的扇出线路 的走线结构,包括:
一第一走线,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包括多个直线部和多个弓 形部,所述第一走线的所述直线部与所述弓形部交错排列;以及
一第二走线,其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包括多个直线部和多个弓 形部,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一走线彼此相邻,并且所述第二走 线的所述直线部与所述弓形部亦交错排列,
其中,所述第一走线的弓形部与所述第二走线的弓形部各自 的绕线起点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在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的相对位置 满足如下关系式:
P>=W*1.5+S
其中,P表示所述第一走线的直线部以及所述第二走线的直线 部之间的间距,W表示所述第一走线的弓形部或所述第二走线的 弓形部的绕线宽度,S表示所述第一走线的弓形部以及所述第二走 线的弓形部之间的间距。
在一具体实施例,同一走线上的所有直线部在竖直方向相互 对齐。
在一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走线的弓形部与所述第二走线的 弓形部彼此相对设置,并且两者的弓形凸起方向彼此相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2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