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振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2381.1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98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祖峰磊;刘春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3/16 | 分类号: | H02K3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袁文婷;陈英俊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振动 马达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外壳、振子以及固定在外壳上并且与振子平行设置的定子,其中,振子包括振动块;振动块包括至少一个永磁铁,定子包括导磁块;导磁块受到与振子的振动方向相同和/或者相反的磁场力的作用;其中,当振子处于平衡状态时,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当导磁块受到激发力的作用在振子的振动方向上与振子发生相对位移时,磁场力的合力方向与相对位移的方向相同,且,磁场力的合力大小与相对位移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利用上述发明,通过导磁块与永磁铁之间的自驱动作用,在其自由振动状态下容易得到较大的振感,同时极大缩短系统工作的启动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费电子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应用于便携式消费电子产品的线性振动马达。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便携式电子产品,如手机、掌上游戏机或者掌上多媒体娱乐设备等进入人们的生活。在这些便携式电子产品中,一般会用微型振动马达来做系统反馈,例如手机的来电提示、游戏机的振动反馈等。然而,随着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发展趋势,其内部的各种元器件也需适应这种趋势,微型振动马达也不例外。
现有的微型振动马达,一般包括上盖、与上盖形成振动空间的下盖、在振动空间内做直线往复振动的振子(包括配重块和永磁铁)、连接上盖并使振子做往复振动的弹性支撑件、以及位于振子下方一段距离的定子线圈。
在上述这种结构的微型振动马达中,驱动振子振动的力量全部来源于振子和定子线圈之间的磁场力,由于振子振动过程中相对于定子线圈位置的改变,以及通过定子线圈的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使得振子的受力大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振子的振动产生非线性的变化,影响到电子产品的振感平衡。另外,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是谐振原理,利用较小的磁场驱动力驱动质量较大的振子,使其达到谐振,从而获得较大的振感。但在这种驱动方式下,不可避免的会造成系统响应的缓慢。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以导磁块替代定子线圈,通过导磁块与永磁铁之间的自驱动作用,使产品在自由振动过程中能够比较容易的获得较大的振感,同时通过自驱动的工作方式缩短系统启动的时间。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性振动马达,包括外壳、振子以及固定在外壳上并且与振子平行设置的定子,其中,振子包括振动块;振动块包括至少一个永磁铁,定子包括导磁块;导磁块受到与振子的振动方向相同和/或者相反的磁场力的作用;其中,当振子处于平衡状态时,磁场力的合力为零;当导磁块受到激发力的作用在振子的振动方向上与振子发生相对位移时,磁场力的合力方向与相对位移的方向相同,且,磁场力的合力大小与相对位移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导磁块对称或不对称分布于振动块的上下两侧;或者,导磁块设置于振动块的一侧。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振动块包括三块相邻接设置的永磁铁;三块相邻接的永磁铁均为水平方向充磁,且,相邻接的永磁铁的邻接端极性相同;导磁块设有两块,对称位于振动块的上侧和下侧;并且,两块导磁块均对应振动块的中间位置的永磁铁对称设置。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振动块包括一块永磁铁;导磁块设置有两块,并且均位于振动块的上侧或下侧;两块导磁块分别对应永磁铁的左端和右端分布,并且关于永磁铁的中心轴线对称。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振动块包括三块邻接设置的永磁铁,三块相邻接的永磁铁均为水平方向充磁,且,相邻接的永磁铁的邻接端极性相同;导磁块为六块,导磁块分别对称设置在三块相邻接的永磁铁的上下两侧。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振动块包括三块邻接设置的永磁铁,三块相邻接的永磁铁均为水平方向充磁,且,相邻接的永磁铁的邻接端极性相同;导磁块设有两块;两块导磁块非对称设置在振动块的上下两侧;并且,非对称设置在振动块上下两侧的导磁块关于振动块的中心对称。
其中,优选的方案是,导磁块的截面呈U形;导磁块对应永磁铁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聚磁的延伸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23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