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控式织轴经纱张力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81482.7 | 申请日: | 2016-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4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佟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3D49/12 | 分类号: | D03D49/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徐激波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控式 织轴 经纱 张力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控式织轴经纱张力调节装置,为织造非恒定经纱张力、不均匀送经量的送经方式的生产的泡泡纱、起皱织物、纬起管织物、纱罗织物等特殊布面效果织物而加装的张力及送经量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织机上织造经向局部或者全幅具有泡、皱效果、纬向具有管状效果的织物,需要非恒定经纱张力、瞬时改变送经张力、不均匀送经量的送经方式,现有技术是采用机械式的棘轮、棘爪方式或者电子送经伺服电机与张力应变片传感器结合,通过预先设定经纱张力大小,为恒张力控制方式,通过泡轴与地轴送经量差异的方式实现上述布面效果。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控式织轴经纱张力调节装置。
技术方案:一种双控式织轴经纱张力调节装置,包括齿形织轴盘片、保持钩、张力臂、回转轴、弹簧、经纱、退绕织轴、综框、织物、卷取辊、张力杆、提综绳、提综臂、提综钩和纬纱;
所述经纱由退绕织轴引出,绕过张力杆,经综框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与纬纱交织成织物后,经卷取辊引出,所述装置采用两种方式同时控制经纱的引出张力和送经量:
方式一:所述张力杆绕回转轴摆动,其上套装有保持钩和张力臂,张力臂一端套装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织机墙板上,在弹簧拉力作用下,保持钩顺时针回转,紧卡在经轴右端的齿形织轴盘片的齿内,与其啮合,限制经纱退绕织轴逆时针回转,从而无法送出经纱,而此时卷取辊在顺时针回转,从而有将织物引离的趋势,因而退绕织轴与卷取辊之间的经纱张力会逐渐累积,增大的经纱张力作用到张力杆上,使其连同其上套装的张力臂有绕回转轴逆时针回转的趋势,当张力大到一定程度,带动其上套装的保持钩一起克服弹簧拉力逆时针回转,从而使得保持钩与齿形织轴盘片脱离啮合状态,退绕织轴在经纱张力的作用下,逆时针回转,送出经纱;送经后由于张力减小,施加在张力臂的弹簧拉力使得张力臂连同保持钩绕回转轴顺时针回转的作用力大于使二者逆时针回转的经纱张力,保持钩因而重新压在齿形织轴盘片上,限制其回转;
方式二:由织机多臂开口机构的空闲提综臂上的提综钩上挂提综绳,当提综臂下降时则拉动提综绳,经导杆带动保持钩逆时针回转,从而使得保持钩与齿形织轴盘片脱离啮合状态,织轴在经纱张力的作用下,逆时针退绕回转,送出经纱,脱离的时间依提综臂而定,其规律可以根据普通组织实现输入的提综规律而定,可以设定保持钩提起的任意时刻、及提起时间的长短;
如需恢复停止送经的状态,则提综臂上升,弹簧的拉力拉动张力臂连同其套装的回转轴顺时针回转,回转轴上套装的保持钩顺时针回转,再次压在齿形织轴盘片上,恢复止动。
作为优化:所述装置中的提综臂有12-16页提综臂,使穿入综框内挂的综丝眼的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经纱与纬纱交织成织物,一般织物组织所用综框页数2-12页,取决于织物组织的复杂程度,所以有空闲的综页实现非梭口形成用途的提升和下降作用。
作为优化:所述提综臂的提升或者下降的停留时间,可以通过电子或者机械开口机构的来设定。
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保持钩止退时,经纱不送出,此阶段因卷取辊的卷取作用而增加的经纱张力作用在双杆张力杆上,使之逆时针回转时,止退钩与齿形织轴盘片脱离接触形成的双控式起泡经纱送经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双控式织轴经纱张力调节装置,包括齿形织轴盘片1、保持钩2、张力臂3、回转轴4、弹簧5、经纱6、退绕织轴7、综框8、织物9、卷取辊10、张力杆11、提综绳12、提综臂13、提综钩14和纬纱15。
所述经纱6由退绕织轴7引出,绕过张力杆11,经综框8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与纬纱15交织成织物9后,经卷取辊10引出。
所述装置采用两种方式同时控制经纱的引出张力和送经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814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