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DNA链置换的4-10译码器设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79601.5 | 申请日: | 2016-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632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杨乾浩;周昌军;魏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3M7/12 | 分类号: | H03M7/12 |
| 代理公司: |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26 | 代理人: | 卫茂才 |
| 地址: | 1166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置换 10 译码器 设计 方法 | ||
基于链置换的4‑10译码器设计方法涉及DNA链置换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DNA 4‑10译码器的输入逻辑值设置DNA信号链的浓度,并通过扇出门模块将每个DNA信号分成10个具有相同逻辑值的不同DNA信号链,然后根据输出的80个DNA信号链自身所附带的域的不同根据沃森‑克里克(C‑G,T‑A)互补配对原理和与门模块、或门模块进行杂交反应,最终输出20个DNA信号链,20个DNA信号链根据浓度的大小代表不同的逻辑值,进而实现4‑10译码器的功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次基于双轨将与门模块、或门模块、扇出门模块组合在一起,实现了DNA 4‑10译码器;通过调整扇出门模块、与门模块和或门模块中阈门的浓度系数使输出结果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DNA链置换领域,具体涉及利用双轨逻辑以及Winfree设计的与门模块和或门模块设计稳定的DNA链置换4-10译码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最近几十年里,DNA纳米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而DNA链置换作为DNA纳米技术的分支之一,也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设计各种复杂的生物设备以及实现复杂的DNA计算,这些很大程度要归因于DNA链置换机制的自主性:一旦信号链和门混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就会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执行,直到信号链或者门被消耗掉;支撑反应的动力来自于门的结构以及沃森-克里克(C-G,T-A)互补性,不需要酶、转录或翻译成份。整个反应过程可以在basic wet labs中发生,反应的设备可以化学合成。
Lee CS第一次做实验在体外观察到了DNA链迁移和DNA链置换过程,开启了动态DNA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同时为解决DNA计算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Georg Seeling基于DNA链置换过程设计了与门、或门、非门、信号恢复器、信号放大器以及回馈和级联。但是由于非门容易产生错误信号的问题,无法设计稳定的大规模电路。2011年,Winfree利用双轨(dual-rail logic)解决了非门容易产生错误信号的问题(参见文献Lulu Qian,ErikWinfree.Scaling Up Digital Circuit Computation with DNA Strand DisplacementCascades.Science.2011,332(6034),1196-1201)。他设计了具有信号恢复功能的与门模块、或门模块和扇出门模块,其中扇出门模块可以将同一个DNA信号链分成若干个代表相同逻辑值的DNA信号链,从而避免由于同一个DNA信号链同时与不同的模块进行反应而导致的相互影响。进一步,他将设计的与门、或门模块、扇出门模块以及双轨(dual-rail logic)结合起来设计了一个四字节的平方根电路。Qian and Winfree同样基于双轨(dual-raillogic)将与门模块、或门模块、扇出门模块组合起来设计了四个完全相互连接的能实现Hopfield联想记忆的人工神经元。
尽管Winfree设计的与门模块、或门模块和扇出门模块具有很好的封装性,并且它们与DNA信号链反应输出的DNA信号链的浓度稳定而且没有减小。这三个模块与双轨结合起来理论上可以设计任意规模类型的DNA逻辑电路,但是由于DNA链置换反应具有可逆性而且影响反应的因素复杂,所以DNA逻辑电路的设计在理论与实验上还有一定的差距,这导致还有大量的复杂DNA逻辑电路没有被设计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双轨逻辑、与门模块和或门模块设计DNA链置换4-10译码器,通过调整扇出门、与门模块和或门模块中阈门的浓度系数实现稳定的DNA链置换4-10译码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96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