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空气净化消除剂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7963.0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86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章文革;杨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文革;杨建平 |
主分类号: | B01D53/81 | 分类号: | B01D53/81;B01D53/72;B01D53/58;B01D53/44;B01J20/2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802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净化 消除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消除剂,属于空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为了解决现有的净化效率慢的问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消除剂,该消除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高氯酸盐:6.0%~10%;缓冲剂:2.0%~4.0%;丙二醇类材料:20%~40%;吸水树脂:10%~20%,其余成分为水。本空气净化消除剂能够有效的除去空气中甲醛、苯和氨等有害气体的效果和去除效率快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消除剂,属于空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室内装修,使室内空气受到污染,而据相关专家介绍,建筑装修和家具会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突出表现在甲醛、TVOC、苯系物等污染。很多家庭在进行装修时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如甲醛、苯等,若在室内浓度过高,则对人体的伤害非常大,而孕妇、儿童、老年人又属于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尤其是孕妇,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很容易导致胎儿畸形。可见,室内装修后的空气污染形势相当严峻。另外,汽车给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带来了便利与享受,但是车内空气污染也是一个隐形的健康杀手。新车内可以检测出多种挥发性有机物,大都对人体有害,其中对人体毒性很大的有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随着我国全年汽车销售量的剧增,带来的不仅仅是尾气污染,更有严重的车内空气污染问题。
因此,研究能够去除室内或车内污染物材料的特性是室内、车内净化装置技术的核心问题之一。传统吸附法是利用一些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等吸附室内、车内空气中甲醛、氨、苯、甲苯和其他有害成分而达到消除有害污染的目的。然而活性炭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选择性差以及处理时间长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机温度的升高或长时间的存放,甲醛等有害气体又会重新释放出来,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空气净化消除剂,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快速实现净化和有效除去有害气体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空气净化消除剂,该消除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
高氯酸盐:6.0%~10%;缓冲剂:2.0%~4.0%;丙二醇类材料:20%~40%;吸水树脂:10%~20%,其余成分为水。
本发明空气净化消除剂通过加入吸水树脂,能够有效将其它成分吸附到其中,形成类似于胶态的固体成品。加入的吸水树脂和丙二醇类材料,能够吸附室内或车内等空气中的有害气体甲醛、苯、氨和TVOC等气体;同时,结合高氯酸盐,在室温的条件下,就能够使吸附的甲醛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丙二醇类材料既具有亲水性能,又具有亲油性能。因此,能够与水一起捕捉油性如苯等有害气体。缓冲剂能够吸附氨气使形成铵盐,达到有效去除的效果,从而使整体上有效除去室内或车内空气中有害气体甲醛、甲苯、苯或氨气的作用,且去除效率快。相比于活性炭等物理吸附方式,本发明的消除剂能够使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室温条件下放置净化24小时,基本上就能够实现基本完全去除,实现去除的效果。
在上述的空气净化消除剂,作为优选,所述吸水树脂主要由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钠、马来酸、马来酸钠、苯乙烯和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共聚而成。通过采用这些单体共聚形成的共聚物能够更有效的吸附有害气体和消除剂中的材料。具体来说,吸水树脂中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钠、马来酸和马来酸钠能够有效吸收水等极性溶剂,而苯乙烯和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酸主要吸收甲醛、苯等物质。同时,这些成分聚合后成为一种高分子材料,能够形成多孔网状的三维空间结构,既能够吸收锁住基液中的有效成分;又能够吸附甲醛、氨气、苯和TVOC等有害气体。与水共同作用能够有效锁住苯等气体,达到有效去除的目的;又能够使吸附的甲醛、氨等气体在吸水树脂内被充分且有效分解的效果。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钠:马来酸:马来酸钠:苯乙烯: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的质量比为3~6:3~6:2~5:4~6:2~5:1~4: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文革;杨建平,未经章文革;杨建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9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