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鲜笋及制品的快速预冷与净化脱残系统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7371.9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07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抚州冰中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7/04 | 分类号: | A23B7/04;A23B7/157;A23L5/20 |
代理公司: | 大连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19 | 代理人: | 龙锋 |
地址: | 344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品 快速 预冷 净化 系统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鲜笋及制品的快速预冷与净化脱残系统及其应用,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手动或自动控制方式,实现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开发的装置设备具有可人为实现密闭或非密闭的低温控制功能;实现应用呈冰水临界状态或在低于常温的低温臭氧水溶液中含有的臭氧成分具有快速预冷、杀菌灭菌、净化脱残的功能。本发明广泛应用于鲜笋及制品,蔬菜类、茶青类、山野菜类、水果类、坚果类、水产品类、鲜玉米等粮食类产品的快速预冷,有效杀灭微生物、病毒霉菌和虫卵,净化脱残,快速脱水,减少由于鲜笋及制品中酶的活性作用和微生物及病毒霉菌繁殖导致的腐烂变质、脱脂和脱水等减重损耗,减少鲜笋及制品原有营养成分流失和延长保鲜贮存时间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人类生活的需求已超出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在鲜笋及制品表面附集了大量的微生物、病毒细菌、霉菌和虫卵;汽车尾气等大气污染严重和雾霾天气频发,导致鲜笋及制品表面附集的硫化物及重金属、泥土、粉尘杂质等有害物质超标;由于盲目使用除草剂、农药化肥和在加工过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剂,导致在鲜笋及制品及产品中含有的重金属、激素、抗生素和食源性药物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围绕鲜笋及制品的采收、加工、贮存、物流和消费方式等环节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
竹笋采收技术:在采收竹笋时,极易感染微生物,这是造成其在保鲜贮藏过程中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同时,因其创伤面较大,于采后约5h内即达到呼吸高峰,因而造成品质下降;
抑菌防霉技术:影响竹笋保鲜贮藏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来自土壤、笋体本身的病虫害和空气中,其首先侵染的部分是创伤面,所以主要的抑菌防霉措施,应针对创伤面而制定,同时,在保鲜贮藏前对笋体进行消毒非常重要,因笋体可直接食用,所选择的试剂要求安全无毒,故必须十分慎重;
被膜技术:被膜技术就是在笋体的创伤面上涂上一层高分子的液态膜,干燥后形成一层薄而均匀的膜,可以降低笋体的创伤呼吸,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延长笋体的贮藏寿命;另外,还能减少笋体水分的蒸发失水,保持其新鲜饱满;同时可减少微生物的侵染所造成的腐烂。但是被膜技术如应用不当,会对保鲜贮藏起相反的作用,如对环境消毒力度不够,或笋体带菌,由于蔗糖、壳聚糖、淀粉等均为微生物良好的培养基,往往造成涂膜材料首先污染,继而引至笋体腐烂变质;
杀菌剂保鲜技术:世界范围内,果蔬采收后都普遍使用杀菌剂处理,以控制其腐烂。因竹笋的采收作业粗放,微生物侵染的机会比其它果蔬更多,所以使用杀菌剂在竹笋的保鲜贮运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防腐防霉试剂的选择原则,首先必须针对某种采后发生的特定病害种类,所以对采后笋腐败的主要病菌进行分离鉴定的研究是必须的;其次,所选择的试剂其使用残留量必须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此外,还要注意病原菌迅速产生抗药性的问题。其中,几种主要的防腐防霉试剂包括:有机酸类(包括山梨酸类、乳酸、柠檬酸等,其溶液在一定的pH下,能较好地遏制细菌繁殖,专利号86103151保鲜剂即为此类);氯和次氯酸盐(此类杀菌剂主要用于水的消毒,降低水中的细菌微生物含量,在日本采用100mg/kg次氯酸钠溶液对结球生菜消毒后直接上超市出售);二氧化硫及亚硫酸盐(应用SO2控制采后作物不易腐烂,综上所述的杀菌剂保鲜技术,关键在于有选择性地应用,一方面要针对引起腐败的病原菌;另一方面要求安全低毒低残留;
物理灭菌方法:辐照保鲜目前多用同位素,以60Co作为辐射源,其适当剂量的辐射既能对笋体表面杀菌,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笋体的生理活性。但是由于采用这种办法基本建设投资太大,故应用在竹笋保鲜贮藏上是有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抚州冰中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抚州冰中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37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