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冷系统用3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无效
申请号: | 201610077306.6 | 申请日: | 2016-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5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臧润清;孙志利;刘一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冷系统 蒸发器 管路 流程 设计方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制冷系统用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具体的说是一种3排 2流路蒸发器流程布置方案。
背景技术
对蒸发器的研究比较复杂,影响因素也很多,管内制冷剂在换热过程中要 进行相变过程,由过冷、饱和和过热三个阶段组成,既要保证蒸发器内部所需 的两相制冷剂,又要保证出口的过热度不能太大,这样制冷剂在管内的流动性 能和换热性能都将非常复杂;蒸发器中对于换热均匀和制冷剂流动均匀有较高 的要求,然而复杂的管路排布必定或影响制冷剂的流动状态和换热性能;蒸发 器管路排布的形式多种多样,没有较为统一的标准去描述这一规律,再加上蒸 发器管路排布理论计算较复杂,具有湿度的空气在通过低温蒸发器的时候会在 蒸发器表面结霜,模型难建立,较精确的控制方程很难找到,这又将蒸发器的 管路排布难度大大增加。
当蒸发器换热面积确定后,流程优化是提高蒸发器换热效率的重要方式。 研究结果表明:在蒸发器效率方面,叉流式蒸发器>逆流式蒸发器>顺流式蒸发 器;对于蒸发器入口两相混合状态,出口过热状态,最好采用U字形连接,依 靠重力使制冷剂由高向低流动,减少流动阻力,降低压降损失;对于蒸发器, 出口过热度较大,增大出口与入口之间的距离,避免产生逆向导热;尽量采用 复杂流路,利用管路连接使制冷剂分离或合并,对于蒸发器最好采用少进多出 的布置方式。因此通过合理的管路布置实现蒸发器制冷剂侧等阻力和均匀传热 温差是实现蒸发器效率提高的重要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流动阻力小,换热效率高的制冷 系统用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
本发明是一种一种制冷系统用3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能 够减少流动阻力,降低压降损失,提高换热效率。
本发明一种制冷系统用3排2流路蒸发器的管路流程设计方案,通过下述 技术方案实现:
蒸发器内设置竖直方向设置三排管,每排六根管,上述管两端的管口分别 于蒸发器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排列;蒸发器左侧面,三排管的第一行管口与第二 行分别连接,第三行的第一排管口与第二排管口相连接,第三排管口与出口连 接,三排管的第四行管口与第五行分别连接,第六行的第一排管口与第二排管 口相连接,第三排管口与出口连接,所述蒸发器的右侧面,第一行的第一排管 口与第二排管口相连接,第三排管口与入口连接,三排管的第二行管口与第三 行分别连接,第四行的第一排管口与第二排管口相连接,第三排管口与入口连 接,三排管的第五行管口与第六行分别连接,最终达到提高换热量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与传统蒸发器流路排布相比,此发明通过管路流路的设计,能够 避免由于制冷剂进出口距离较近,且制冷剂进口与出口的温度存在较大的温差 而引起的逆向导热,对于蒸发器而言,入口制冷剂为气液两相状态,出口为过 热状态,入口采用U型布置方式可以使两相制冷剂依靠重力作用从入口流向出 口,减少流动阻力,降低压降损失,实现蒸发器换热效率的提高。
2.通过对普通蒸发器与U字型蒸发器的EVAP-COND软件模拟对比,新型3 排3流路U字型蒸发器流程布置方案的换热量明显要大于普通蒸发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流路布置优化后的管路排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3排2流路蒸发器流程布置方案的连接方式和管路编号如图1所示, 蒸发器竖直方向设置三排管,每排六根管,上述管两端的管口分别于蒸发器的 左侧面和右侧面排列;
蒸发器的左侧面沿着风的方向排列三排管,每排六根管,从上向下编号依 次为1号到18号,1号管与2号管相连,7号管与8号管相连,13号管与14 号管相连,3号管与9号管相连,4号管与5号管相连,10号管与11号管相连, 16号管和17号管相连,15号管与出口相连,18号管与出口相连。
蒸发器的右侧面逆着风的方向排列三排管,每排六根管,从上向下编号依 次为1'号到18'号,1'号管与7'号管相连,2'号管与3'号管相连,8' 号管与9'号管相连,14'号管与15'号管相连,5'号管与6'号管相连,11' 号管与12'号管相连,17'号管与18'号管相连,4'号管与10'号管相连, 13'号管与入口相连,16'号管与入口相连。
各支路的管号连接如下:第一条支路的管号连接为:13'-1-2-14'- 15'-3-9-9'-8'-8-7-7'-1'-13-14-2'-3'-15,第二条支 路的管号连接为:16'-4-5-17'-18'-6-12-12'-11'-11-10-10' -4'-16-17-5'-6'-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由流动的填料组合物和包含该填料组合物的橡胶组合物
- 下一篇:膜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