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基树脂型膨胀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77109.4 | 申请日: | 2016-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01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明;蔡璟路;孙彩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C08G12/40 | 分类号: | C08G12/40;C08G12/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20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基树脂 膨胀 阻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阻燃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氨基树脂型膨胀阻燃剂 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以聚合物为基础材料的塑料、橡胶、纤维是20世纪崛起并得到飞速发展的 三大合成材料,已成为整个国发经济、科学技术和军工国防各个领域不可缺少 的重要材料。然而多数聚合物材料均属易燃材料,在高温、热源等条件下容易 引起火灾,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含卤聚合物或与含卤阻燃剂组合 而成的阻燃聚合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一直以来作为阻燃材料被广泛应用。 但是,火灾发生时,这类含卤阻燃材料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的腐蚀性卤化 氢气体,造成成二次危害。为此,欧盟在2002年3月公布的《限制有害物质指 令》规定,从2006年7月1日起,在欧盟国家销售的所有电子电器设备不能含多 溴联苯和多溴二苯醚等含溴阻燃剂,这使得含卤素阻燃剂的使用受到了限制, 无卤阻燃剂已成为阻燃剂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阻燃剂的无卤化也为阻燃工作 者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研究契机。
膨胀阻燃剂(IFR)以其特有的阻燃作用和阻燃机理,以及低烟、低毒的 优势在阻燃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认为是实现阻燃剂无卤化进程的重 要途径之一。IFR主要是由炭源、酸源和气源三部分组成。含有这类阻燃剂的 聚合物受热时,IFR中的酸源催化炭源炭化,气源释放出大量气体使炭化层膨 胀,最终在聚合物表面生成一层均匀的炭质泡沫层,隔热、隔氧、抑烟,并能 防止熔滴,因此具有良好的阻燃性能,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阻燃性能较好的IFR主要是环状磷酸酯,特别是以季戊四醇为基质的 双环笼状磷酸酯化合物,是公认的膨胀阻燃剂中的佼佼者。从上世纪60年代 Verkade等首次合成了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三氧杂双环辛烷(简称PEPA) 至今,一直被阻燃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期间合成了多种此类化合物,例如 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三聚氰胺盐(简称PDM)、双(季戊四醇磷酸酯醇)三聚氰 胺磷酸酯/盐(简称Melabis)、三(1-氧代-1-磷杂-2,6,7-三氧杂双环[2.2.2]辛烷 -4-亚甲基)磷酸酯(简称Trimer)等,它们都是以季戊四醇为基质的双环笼状 磷酸酯,具有新颖的笼状结构,分子呈高度对称,兼具丰富的炭源和酸源,并 且热稳定性优异,成炭性好,低毒、低烟,符合阻燃剂无卤化的要求和绿色环 保的发展理念,成为近年来阻燃领域非常活跃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这些膨胀阻燃剂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1)合成过程一般采用价格比较昂贵的POCl3为原料提供膨胀阻燃剂中 的酸源;
(2)合成反应在乙腈、CH2Cl2和CCl4等有机溶剂中进行,成本较高,环 境污染,操作复杂,后处理麻烦;
(3)属于小分子阻燃剂,易吸潮;
(4)分子量低,对聚合物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能影响大。
因此,廉价、高效、环保且对聚合物性能影响小的高分子膨胀阻燃体系已 成为当今阻燃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氨基树脂型膨胀阻 燃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氨基树脂型膨胀阻燃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步骤1、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的合成:
将甲醛溶液加入到容器中,用乙醇胺调节pH值为8-10,再按照摩尔比, 甲醛∶尿素∶三聚氰胺=3-5∶0.2-1∶1,分3批次将尿素和三聚氰胺的混合物加入 到甲醛溶液中,搅拌均匀,在85-95℃下反应1-3小时,得到粘稠透明状三聚 氰胺-脲醛树脂;
步骤2、季戊四醇二磷酸酯的合成:
以磷酸和季戊四醇为起始原料,水作为溶剂,进行搅拌,并升温至 100-140℃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2-5h,分离出水,得到粘稠状季戊四醇二磷 酸酯;其中,磷酸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为1-3∶1;
步骤3、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盐的合成:
向步骤1制备得到的三聚氰胺-脲醛树脂中在搅拌状态下逐滴加入步骤2 制备得到的季戊四醇二磷酸酯,所用三聚氰胺-脲醛树脂和季戊四醇二磷酸酯 的质量比为1-2∶1,加入完全后,在60℃下反应10-30min,制成季戊四醇二磷 酸酯三聚氰胺-脲醛树脂盐,即所述氨基树脂型膨胀阻燃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科技学院,未经华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71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