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岸滤取水过程中原位去除氨氮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76484.7 | 申请日: | 2016-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1245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6 |
| 发明(设计)人: | 郑晓笛;滕彦国;宋柳霆;张波涛;翟远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1/58 | 分类号: | C02F1/58;C02F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 |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水 过程 原位 去除 装置 | ||
1.一种在岸滤取水过程中原位去除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的A柱填料区、B柱填料区、C柱填料区;
其中所述A柱填料区顶部设有入水口,且A柱填料区底部与B柱填料区的底部导通,且B柱填料区顶部与C柱填料区顶部导通,所述C柱填料区底部设有出水口;
所述A柱填料区填充有含膨润土的释氧材料和天然河砂的混合物;
所述B柱填料区内填充有碱改性凹凸棒石;
所述C柱填料区填充有粒径1—2mm的天然沸石;
所述含膨润土的释氧材料和天然河砂的混合物包括含有膨润土的粒径2—3cm释氧材料和粒径小于2mm的天然河砂;且所述含有膨润土的粒径2—3cm释氧材料与粒径小于2mm的天然河砂的重量比为1:8;
其中,所述释氧材料中膨润土与释氧材料质量比在10:1.0—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岸滤取水过程中原位去除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释氧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1)称取一定量的过氧化钙、砂、膨润土、磷酸钾和氯化铵、水泥和水依顺序按重量比1.5:0.7:0.6:0.8:0.7:1.4:2于500mL的聚四氟乙烯的烧杯;
(2)用磁力搅拌器在180r/min的转速下搅拌30min使其充分混合、分散均匀;
(3)混合均匀后制作成2cm的立方体小块,在自然条件下风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在岸滤取水过程中原位去除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B柱填料区内填充的碱改性凹凸棒石通过以下方式制备:
(1)称取相同质量的凹凸棒石和NaOH混合均匀后放入马弗炉550℃加热2h;
(2)取出后混合均匀加入75mL的蒸馏水,在烘箱内100℃加热8h;
(3)冷却后加入50mL1mol/L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均匀,再用1mol/LHCl调节pH=6;
(4)离心后将固体烘干。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在岸滤取水过程中原位去除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的A柱填料区、B柱填料区、C柱填料区分别设置在500mm×50mm×60mm密封有机玻璃柱A、B、C中,所述有机玻璃柱A、B、C的顶端中心设有高50mm、内径20mm、外径30mm的进水柱,底端为厚度10mm、长宽均为100mm的中心有内径50mm开口的正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岸滤取水过程中原位去除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柱A、B、C还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为厚度20mm、长宽均为100mm的中心有内径20mm、外径30mm、高50mm出水柱的正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在岸滤取水过程中原位去除氨氮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玻璃柱A、B、C中过PVC材质的塑料管进行串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648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直流换流阀冷却系统外冷水除垢装置及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溶气气浮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