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5904.X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79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顺民;易铁钢;杨曙东;祁爱蓉;傅博;杨栋;易无庸;陈剑平;张尚斌;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顺民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4 | 分类号: | A61K36/9064;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51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慢性 肾功能 衰竭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0‑50份;白术5‑20份;山药10‑50份;酒苁蓉5‑20份;豆蔻5‑20份;丹参5‑30份;大黄5‑20份;炙甘草3‑20份。本发明所得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以“五脏相关学说”为指导,倡导脾肾相关,肾病从脾论治,针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气虚患者,兼有湿浊、水气和瘀毒等特点。能够有效地治疗慢性肾衰竭,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且无毒副作用,不会引起耐药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慢性肾脏病临床上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以及各种继发性肾病等,具有发病率高、患发心血管病患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另外社会对慢性肾脏病的知晓率不高,防治率低,患发心血管病的知晓率低,目前已经成为全球公开健康问题。
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西医学的治疗方法,多是对慢性肾衰竭所表现出来的代谢废物储留,酸碱和水电谢质失衡、贫血等临床综合征进行治疗。如用爱西特从胃肠道中吸附肌酐、尿酸等有毒物质,通过肠道排出体外,以降低血肌酐、尿酸;或通过纠酸补碱、降钾补钙、利尿等方法以改善酸碱和水电谢质失衡;或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铁制剂等纠正贫血等。以上治疗措施虽在上述指标的改善上或有所帮助,而对肾功能的根本好转上却并无俾益。
目前,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方面有着独到之处。慢性肾衰竭属于祖国医学中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病机为本虚标实,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虽然透析或肾移植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终末期生存的治疗手段,但是在慢性肾衰竭的早、中期,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采用行之有效的药物治疗措施以有效地阻止或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
研究表明中药对慢性肾衰竭早、中期患者可有效地阻止或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延缓慢性肾衰竭的发展,目前使用的单味中药(大黄、冬虫夏草等)或复方中药(尿毒清颗粒、肾衰宁、百令胶囊等)在治疗慢性肾衰竭方面显示着独特的疗效,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上述复方中药疗效单一,活性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活性强、作用持久、低毒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芪10-50份;白术5-20份;山药10-50份;酒苁蓉5-20份;豆蔻5-20份;丹参5-30份;大黄5-20份;炙甘草3-20份。
优选的,上述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黄芪30份;白术10份;山药30份;酒苁蓉10份;豆蔻10份;丹参15份;大黄10份;炙甘草6份。
优选的,上述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是口服制剂,所述口服制剂为丸剂、口服液、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上述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料中的白术、山药、豆蔻粉碎成细粉,备用;将原料中的黄芪、酒苁蓉、豆蔻、丹参、大黄、炙甘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12倍重量的水,第二次加8倍重量的水,每次煎煮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稠膏,放冷(25-30度),与所述细粉混匀得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
优选的,上述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与所述细粉混匀”后还包括步骤:混匀后制丸,干燥,包衣,干燥,分装,即得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药组合物的丸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顺民,未经李顺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5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