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系统、复叠式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5232.2 | 申请日: | 2016-02-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6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1/00;F25B41/42;F25B41/20;F25B49/02;F25B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陵峰;张昱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系统 复叠式 及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器,其具有:储液器壳体,其上设置进气口、出气口与进液口;以及降温换热器,其内置于所述储液器壳体中;其中,所述降温换热器依次包括进口端、主体部分及出口端;所述降温换热器进口端连接至所述储液器壳体上的进气口;且所述降温换热器出口端布置成高于所述储液器中的冷媒工作液位;以及通过管路顺次连接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及蒸发器;其中,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储液器的进气口,且经由所述储液器的出气口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而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端分别连接至所述节流元件及所述储液器的进液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液器工作时,所述主体部分至少部分浸没在所述储液器中的冷媒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储液器工作时,所述主体部分完全浸没在所述储液器中的冷媒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储液器的第一高度下方;或至少部分地布置在所述储液器的第一容积所对应的高度下方;其中,在所述储液器工作时,所述储液器中的冷媒处于所述第一高度或所述第一容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完全布置在所述储液器的第一高度下方;或完全布置在所述储液器的第一容积所对应的高度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为所述储液器的总高度的一半;或所述第一容积为所述储液器的总容积的一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换热器出口端靠近所述储液器壳体上的出气口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为呈环绕形式盘旋的盘管式换热器或呈往复布置的翅片换热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通过端板连接至所述储液器壳体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换热器还包括换热器壳体,所述主体部分布置在所述换热器壳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焊接至所述储液器壳体的底部内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壳体与所述储液器壳体上的进液口错开布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和/或出气口布置在所述储液器壳体的顶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布置在所述储液器壳体的底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布置在所述储液器壳体底部的第一位置;其中,在所述储液器工作时,所述第一位置处于所述储液器壳体底部的最低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端连接至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的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上设置控制其通断的旁通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靠近所述冷凝器的进口端布置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及所述旁通阀电连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来控制所述旁通阀的开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523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