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074928.3 | 申请日: | 2016-0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42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张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08F220/18 | 分类号: | C08F220/18;C08F218/08;C08F220/56;C08F222/14;C10L1/238;C10L10/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121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聚物 柴油 降凝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具体涉及柴油降凝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元共聚物 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低温流动改进剂是一类能够改善柴油中蜡的结晶过程,使柴油在低温下 能连续流动,加入量很少但作用较大的油品添加剂。按其功能可分为降浊剂、 降凝剂和抗蜡沉降剂。柴油降凝剂可以有效地降低柴油的凝固点和冷滤点, 使柴油满足低温使用性能要求,从而增产柴油,提高炼油企业经济效益。由 于加入量少、成本低、操作方便,该方法已成为解决柴油低温流动性能的首 选方法。它对提高产品质量、扩大柴油组分来源、提高炼厂经济效益都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柴油降凝剂组分过于单一,无法适应不同结构的石油产品,因此 降凝效果不理想。随着含蜡原油产量的日益增长,现有的柴油降凝剂已经不 能够满足需要。
因此,一种不仅含有多种组分能够适应不同结构的石油产品,还能够适 用于含蜡原油的四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作为各种广泛且细致的研究和实验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 以四元共聚物作为降凝剂的降凝效果明显好于单一组成的均聚物降凝剂。此 外,羧酸酯基和酰胺基共同存在于主链结构相同的共聚物中,也可有效提高 降凝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提供一种四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含有多 种组分能够适应不同结构的石油产品,还能够适用于含蜡原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 通过将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马来酸酐高碳醇酯、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酰胺制 备成共聚降凝剂,羧酸酯基和酰胺基共同存在于主链结构相同的共聚物中, 能够有效降低油品的冷滤点,使其更加适用于含蜡高的原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四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制备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a、在溶剂条件下,将甲基丙烯酸与高级醇加热至60~70℃,使甲基丙 烯酸与高级醇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再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热反应体系 至出现回流,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10~130℃,反应2~4小时,制得甲基丙 烯酸高碳醇酯;
b、在溶剂条件下,先将马来酸酐与高级醇加热至60~80℃,使马来酸 酐与高级醇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再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热反应体系至 出现回流,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10~130℃,反应2~4小时,制得马来酸酐 高碳醇酯;
c、在溶剂条件下,以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马来酸酐高碳醇酯、醋酸乙 烯酯和丙烯酰胺为单体,再加入引发剂,制备得四元共聚物柴油降凝剂;
其中,步骤c中所述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马来酸酐高碳醇酯:醋酸乙 烯酯和丙烯酰胺的摩尔比为4:1.8~2.2:3.8~4.2:0.8~1.2,引发剂的加入 量占总单体总量的0.75%~1.0%,反应温度为75-85℃,反应时间为5~7h。
优选的是,步骤a和步骤b中所述高级醇为十四醇、十六醇和十八醇中 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步骤a、步骤b和步骤c中所溶剂为甲苯。
优选的是,步骤a中将甲基丙烯酸与高级醇加热至65℃,使甲基丙烯酸 与高级醇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再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热反应体系至出 现回流,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20℃,反应3小时,制得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
优选的是,步骤b中先将马来酸酐与高级醇加热至70℃,使马来酸酐与 高级醇在溶剂中充分溶解,再加入催化剂对甲苯磺酸,加热反应体系至出现 回流,将反应温度控制在120℃,反应3小时,制得马来酸酐高碳醇酯。
优选的是,在步骤c前还需要分别对步骤a和步骤b中所得的甲基丙烯 酸高碳醇酯和马来酸酐高碳醇酯进行精制。
优选的是,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的精制方法为:将步骤a中所得的甲基 丙烯酸高碳醇酯进行减压蒸馏,以便除去未反应的甲基丙烯酸和溶剂;再用 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清洗,以便除去未反应的催化剂;再用去离子水 洗涤至中性;最后经真空干燥后,即得精制后的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49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