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评估无线信道干扰程度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74348.4 | 申请日: | 2016-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91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 发明(设计)人: | 叶柯;刘军;李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蜂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08 | 分类号: | H04W72/08;H04B17/345;H04B17/38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湾一路鲤鱼门街1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评估 无线 信道 干扰 程度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评估无线信道干扰程度的方法,包括(S1)确定AP工作的信道带宽;(S2)确定当前信道带宽下可用的信道,并将不可用的信道的评估分值设置为较大常数;(S3)对每个可用信道进行扫描,侦听每个可用信道一段时间,并统计其各项指标,其中,所述指标包括:信道间干扰指标、异构系统干扰指标、AP间干扰指标、噪声直方图指标;(S4)计算每个可用信道的评估分值;(S5)确定最佳信道。本发明解决了现有信道干扰程度估计不够准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信道干扰程度的评估方案,并给出多项评价指标,在评价准确性和复杂度之间取得较好的折中,整体来讲降低了复杂度,提高了准确性,并改善了网络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自动评估无线信道干扰程度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到无线信道的影响,无线网络设备进行数据传送前通常需要对信道进行评估以选择干扰程度尽可能小的信道,从而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送。因此,对信道评估的精度将直接影响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
传统的信道评估方法通常分为如下两类:1)判定信道的信号能量,该方法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一段时间的能量累积,再与判决门限进行比较来判决信道干扰程度,若信号平均能量低于某一个门限值,则认为信道空闲,并选取能量值最低的作为最终信道;2)根据无线信道的特征选取,例如,扩频信号和载波频率等,依据信号特征来选择信道。这些方案都依赖于检测器对信号能量或频谱的了解程度,检测器的调制解调方式等。前者的评价指标过于单一,而后者的复杂度较高。
基于对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评估无线信道干扰程度的方案,以平衡信道评估方案的复杂度、适应性、检测时间以及业务特性等因素,并重点考虑各无线信道之间的干扰影响。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巧妙、应用方便、通过多项指标较好地平衡评估准确性和复杂度的自动评估无线信道干扰程度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评估无线信道干扰程度的方法,主要用于AP(Acess Point),包括如下步骤:
(S1)根据AP的使用状态确定其工作的信道带宽为20MHz或40MHz;
(S2)确定当前信道带宽下可用的信道,并将不可用的信道的评估分值设置为较大常数;
(S3)对每个可用信道进行扫描,侦听每个可用信道一段时间,并统计其各项指标,其中,所述指标包括:信道间干扰指标、异构系统干扰指标、AP间干扰指标、噪声直方图指标;
(S4)根据统计的各项指标分别计算每个可用信道的评估分值;
(S5)由每个信道的评估分值确定最佳信道。
其中,所述步骤(S2)中,较大常数为0xffff。
具体地,所述信道间干扰指标是在当前信道进行数据收发时,对其他信道造成干扰的影响程度的评估分值,用下述公式(1-1)表示:
Score_1[ch] = rx_count * weight[ch] ………………(1-1)
其中,Score_1[ch]为该信道间干扰指标,ch为当前信道编号,rx_count为扫描周期内当前信道正确接收的802.11协议包的数目,weight[ch]为预设的当前信道对其他信道影响的权重值。如图3所示为20MHz信道带宽情况下的预设权重值,如图4所示为40MHz信道带宽情况下的预设权重值。
具体地,所述异构系统干扰指标是在当前信道进行数据收发时,对其他异构系统在同一信道造成干扰的影响程度的评估分值,用下述公式(1-2)表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蜂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蜂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4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