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72513.2 | 申请日: | 2016-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5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沂市申美达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14;E03F3/0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51 | 代理人: | 陈世洪 |
| 地址: | 22143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城市道路 雨水 收集 处理 系统 | ||
1.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收集处理系统由雨水收集池(1)、位于所述雨水收集池(1)内上部的第一滤网(2)、与所述雨水收集池(1)流体连通的污泥池(4)、构成所述雨水收集池(1)和污泥池(4)池底且由所述雨水收集池(1)逐渐向所述污泥池(4)倾斜的污泥滑板(3)、位于所述污泥池(4)内中下部的第二滤网(5)、与所述雨水收集池(1)流体连通的生物池(9)、与所述雨水收集池(1)流体连通的过滤池(12)、位于所述过滤池(12)内的上部且由低到高布置的第三滤网(13)和第四滤网(14)、以及与所述过滤池(12)流体连通的蓄水塔(17)构成;
雨水经第一滤网( 2) 过滤后流入雨水收集池(1),雨水中污泥密度大于水,因此污泥会流向雨水收集池(1)底部,并经过所述污泥滑板(3)滑入所述污泥池(4);降雨初期的雨水污染物含量较高,通过调节三通阀(8)使雨水收集池(1)中初期收集的雨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管道(11)流入生物池(9)进行生物处理,初期雨水经过生物池的净化后通过管道流入蓄水塔(17);伴随着降雨的进行,地面的污染物被冲刷干净之后,收集的雨水污染物含量较低,再次调节三通阀( 8) 使雨水收集池(1)中雨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过滤池(12),经过第三滤网(13)和第四滤网(14)过滤净化后,雨水流入蓄水塔(17);蓄水塔(17)中存储的净化后的雨水在水泵(19)的带动下再次被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池(1)上部的第一滤网(2)与水平面呈1-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池(1)和污泥池(4)通过中间墙体隔开,所述中间墙体与所述污泥滑板(3)之间形成有宽度为0.5-3厘米的狭缝,所述雨水收集池(1)通过该狭缝与所述污泥池(4)流体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滑板(3)与水平面呈1-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池(4)通过位于其上部的管道(6)与生物池(9)和/或过滤池(12)流体连通,所述管道(6)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收集池(1)通过管道(11)与生物池(9)或过滤池(12)流体连通,所述管道(11)上设置有三通阀(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9)通过位于其上部的管道(10)与市政污水系统连接;所述过滤池(12)通过位于其上部的管道(15)与市政污水系统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池(9)通过管道(20)与所述蓄水塔(17)流体连通;所述过滤池(12)通过管道(16)与所述蓄水塔(17)流体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20)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21),所述管道(16)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2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塔(17)通过位于其上部的管道(18)与市政污水系统连通;所述蓄水塔(17)设置有喷洒雨水的水泵(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沂市申美达食品有限公司,未经新沂市申美达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2513.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