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读设备的识读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72190.7 | 申请日: | 2016-0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4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郑艺丹;张俊一;宋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备 模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识读设备的识读模组,两个瞄准装置、摄像模组、整形挡板、两个照明装置以及底板;所述瞄准装置、摄像模组、整形挡板以及照明装置均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瞄准装置在摄像模组的目标区域内投射一集合形状的对焦图案,所述两个瞄准装置对称的设置在摄像模组两侧;所述照明装置在摄像模组的目标区域投射一照明图案,所述两个照明装置对称的设在摄像模组的另外两侧;所述整形挡板竖立于摄像模组与瞄准装置之间,所述整形挡板的整个面板向瞄准装置一侧倾斜。将照明装置放置于摄像模组的两侧。两个照明装置产生的光线叠加方式进行补光照明,补光照明效果好,使补光照明区域形成长条状的增亮区域,同时具有指示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识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识读设备的识读模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条码解码设备或图像识别设备其用于指示和补光照明装置的效果差。
在指示照明装置方面选用未经二次光学设计的小发散角LED作为指示照明光源,其发散角一般选用10-15度;LED一般带有球罩,光线在球罩的作用下汇聚成线,但同时由于球罩材质以及设计等问题,光线经过折射反射后出射,其出射光斑的亮度不均匀,容易形成环状的亮带,且发散角对于条码识读应用仍然偏大,应用于远距离条码解码时随着光线传播距离的增加,其光斑急剧扩散,光斑直径往往大于条码的区域,甚至大于视场平面范围,指示作用微弱,无法引导使用者将待识读的条码放置在最佳解码位置,影响解码效率。
在补光照明方面选用未经二次光学设计的大功率发散角LED作为补光照明光源,发散角一般选用80-120度,出射光斑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急剧扩散,平均照度急剧降低。为此,一般会选用大功率的LED,通过增大电流的方式,来弥补光照明不足的问题,而大功率LED对于散热要求高,进而加大了对结构以及电路部分的设计难度,且增加功耗。补光照明区域一般采用设备的对外窗外壳作为出射光斑外形的光栏加以限制,这种简单的几何光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光能的利用率。为了使设备可以更符合人体工学以及有更好的外观,其出射窗口在结构上的设计容易造成补光照明光斑形成只有上边线是清晰的,而下边线模糊。且照明光斑的形状并非和视场平面是一致的,往往照明区域的中心与视场中心偏离,且照明区域大于视场平面区域,浪费了部分的光能,且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误导使用者将条码放置在不可解码的区域内,影响解码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补光照明效果好、发散角小的识读模组,解决了现有识读设备的识读模组补光效果差,影响解码工作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识读设备的识读模组,包括:两个瞄准装置、摄像模组、整形挡板、两个照明装置以及底板;所述瞄准装置、摄像模组、整形挡板以及照明装置均固定在底板上;所述瞄准装置在摄像模组的目标区域内投射一集合形状的对焦图案,所述两个瞄准装置对称的设置在摄像模组两侧;所述两个照明装置在摄像模组的目标区域投射一照明图案,所述照明装置对称的设在摄像模组的另外两侧;所述整形挡板竖立于摄像模组与瞄准装置之间,所述整形挡板的整个面板向瞄准装置一侧倾斜。
其中,所述照明装置与摄像模组通过固定支架组合成一体后固定于底板上;所述支架包括承载片、围挡片以及支脚,所述承载片上设有聚光透镜口以及摄像模组口,所述聚光透镜口对称的设置于摄像模组口两侧;所述照明装置固定于聚光透镜口内,摄像模组固定于摄像模组口内;所述围挡片围绕承载片边缘,围挡片与承载片围合形成固定摄像模组、照明装置的凹槽;所述围挡片底部边缘设有多个固定所述固定支架用的支脚。
其中,所述照明装置包括聚光透镜以及照明光源;所述聚光透镜包括两个结构组装块以及有效镜面,所述结构组装块相隔一定距离并排设置,有效镜面架设于两个结构组装块顶部,使结构组装块与有效镜面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照明光源放置于容置空间内,照明光源的光线透过聚光透镜为摄像模组的目标区域补光。
其中,所述聚光透镜的光轴与照明光源的光轴成一定角度,摄像模组两侧聚光透镜的光轴分别向摄像模组两侧张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2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具有人物辨识的相机的隐私
- 下一篇:扫描终端的补光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