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泡茶杯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71919.9 | 申请日: | 2016-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66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 发明(设计)人: | 程宇;白虹;朱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和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31/52 | 分类号: | A47J31/5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禹小明 |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州市仲恺高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泡茶 | ||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泡茶杯,包括泡茶容器、驱动层与杯体三个部分;所述的驱动层位于泡茶容器与杯体之间,其包括电机、传动结构、感应装置、用于连通泡茶容器与杯体的管道、设置在管道内的顶柱和设置在管道顶部,用于堵住管道的挡水装置;所述的电机通过传动结构连接顶柱,控制顶柱的上下活动,顶柱往上活动时打开管道。本发明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扇形齿轮、相关机构与功能模组,利用智能设备控制,根据所测温度以及经验曲线自动掌握泡茶时间,实现了自动出茶,解决了泡茶火候以及不同冲泡次数中对泡茶温度和时间的不同要求的掌握问题,通过这个技术给不会泡茶的人带来专业的泡茶效果,自动教会使用者泡茶方法及过程掌握,为茶叶消费带来更多消费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泡茶杯,用于泡制对泡茶浓度与时间要求较高的各种茶叶。
背景技术
茶叶有6大种类,每种种类及每种种类中的小类对茶叶的冲泡方法是不一样的。茶叶冲泡大有学问,同样质量的茶叶,用水不好或泡茶方法不当,泡出来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
泡茶用水:水质的好坏能直接影响茶汤的色、香、味,尤其对茶汤的滋味影响更大,泡茶用水一般多用天然水,其来源以山泉水、溪水和井水等。泡茶用水的选择标准可粗略地分为感官指标和净化化学指标。感官指标为:色度不超过15度、浑浊度不超过5度,没有异味、异色。净化化学指标为:正常PH值为6.5~8.5,总硬度不高于25度。
泡茶器皿:花茶常用较大的瓷壶泡,然后斟入瓷杯饮用;炒青和烘青茶多用有盖瓷杯泡茶;乌龙茶用紫砂茶具泡;太平猴魁适宜用透明的玻璃杯。
泡茶技术:泡茶技术包括茶叶用量、水温和冲泡时间 茶叶用量:泡茶时的茶叶用量并无统一标准,要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饮用习惯和茶与水的比率而定,茶多水少则味浓,茶少水多则味淡 水温:泡茶的水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以刚煮沸起泡为宜。用软水煮沸泡茶,茶汤香味更浓,如以沸腾过久的水泡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则挥发殆尽,丧失了茶叶的活性。
泡茶用水的检测有水质检测笔可以检测;泡茶用的器皿市场上有各种器皿可以购买:陶瓷,玻璃及飘逸杯。
泡茶的技术目前很多是通过向他人学习,及自己实践得到的,非专业人员学习的周期会比较长,且缺少一个规范及归档方法。目前市场上也有自动泡茶的设备,价格偏贵,主要模仿自动咖啡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电一体化的自动泡茶杯,该泡茶杯不仅可以测量泡茶杯子的温度,计量水入杯子的时间,还可以自动地把茶水放到杯体中,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自动泡茶杯包括泡茶容器、驱动层与杯体三个部分;所述的驱动层位于泡茶容器与杯体之间,所述的驱动层包括电机、传动结构、感应装置、管道、顶柱和挡水装置;所述管道用于连通泡茶容器与杯体,所述顶柱设置在管道内;所述挡水装置设置在管道顶部,用于堵住管道;所述的电机通过传动结构连接顶柱,控制顶柱的上下活动,所述的顶柱往上活动时打开管道。
对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的传动结构包括减速齿轮组、“Z”字型凸轮杆和杠杆;所述的杠杆以管道为支点。
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的泡茶容器还包括茶盖、茶杯与平钢网; 所述的平钢网中间设有大小形状与活塞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的小孔。
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的减速齿轮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扇形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连接第一齿轮与扇形齿轮;所述的凸轮杆的一端和扇形齿轮的轴心连接,另一端和杠杆连接;所述的顶柱下端设置有将杠杆插入的小口;所述的电机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驱动扇形齿轮控制凸轮杆与杠杆连接的一端向下活动,撬起杠杆,使顶柱向上活动。
对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为:所述的驱动层还包括驱动上盖与驱动下盖;所述的驱动下盖设置有滑槽;所述的滑槽可使驱动下盖套接在驱动上盖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和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和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19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