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识别微丝菌的能量共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70520.9 | 申请日: | 2016-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80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 发明(设计)人: | 费学宁;林大勇;谷迎春;李冉;焦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城建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Q1/04 | 分类号: | C12Q1/04;C09K11/06;C09K11/88 |
| 代理公司: | 天津才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8 | 代理人: | 王晓红 |
| 地址: | 30038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微丝菌 能量 共振 体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识别微丝菌的能量共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先制备碲化镉量子点和长链烷基罗丹明荧光探针,再利用季铵盐溶液为载体制备共振体系来识别微丝菌。本发明效果为长链烷基罗丹明荧光探针量子产率高,荧光强度高,荧光性质稳定,共振后识别浓度低至0.05μmol/L。本发明中所制备量子点把能量通过能量共振转移给荧光探针,从而把荧光探针对微丝菌的识别浓度从10μmol/L降低至0.05μmol/L。
技术领域
本发明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中微生物检测,尤其是一种可识别微丝菌的能量共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污泥法是常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但污泥膨胀问题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活性污泥膨胀由丝状菌过度生长引起的丝状膨胀和非丝状膨胀。微丝菌是污泥起泡和膨胀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丝状菌,特别是涉及营养物去除的污水处理系统中,因而对这类丝状菌进行鉴别研究,对污泥膨胀现象的预警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CN201410225878.5根据J.L.Nielsen等人发现微丝菌表面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制备了长碳咔唑盐类化合物对微丝菌进行识别。识别用荧光探针浓度为10μmol/L;使用浓度较高;且荧光探针量子产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识别微丝菌的能量共振体系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能量共振体系将量子点的能量转移给荧光探针,实现超低探针浓度对微丝菌的识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识别微丝菌的能量共振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碲化镉量子点的制备:按照超纯水:碲粉:硼氢化钠=(180-220)ml:1g:0.45-1.6g的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氮气置换三次,40-50℃反应20-40分钟,得到前驱体;
按照氯化镉:巯基乙酸:超纯水:=1g:0.45-1.6g:(1800-2200)ml的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用氮气置换三次,然后按照氯化镉:前驱体=0.025g:0.8-5ml,加入上述制备的前驱体,水浴加热至回流,停止加热,降温待用,此为量子点水溶液;
(2)具有长疏水链的长链烷基罗丹明荧光探针制备
按照N,N-二甲氨基酮酸:3-(单或双)长链烷氨基-苯酚:甲基磺酸=1mmol:1-1.25mmol:5-10ml的比例加入到反应釜中,在N2保护下,加热至85-100℃反应,10-16小时后停止反应,降至室温后加入甲基磺酸体积10倍的冰水,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至pH=5-7,过滤,将滤饼真空干燥得粗品,经柱层析分离,得长链烷基罗丹明;
(3)能量共振体系的建立
在50-100μmol/L的季铵盐水溶液中,加入上述制备的量子点水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1-1μmol/L,加入上述长链烷基罗丹明荧光探针使其终0.05-0.1μmol/L,震荡1分钟,能量共振溶液制备完成。
所述步骤(1)中水浴加热至回流3-30分钟。
所述3-(单或双)长链烷氨基-苯酚为3-辛烷氨基-苯酚、3-双辛烷氨基-苯酚、3-十二烷氨基-苯酚、3-双十二烷氨基-苯酚、3-十六烷氨基-苯酚和3-双十六烷氨基-苯酚。
所述季铵盐为四丁基溴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或苄基三乙基氯化铵。
所述步骤(2)中,柱层析所用溶剂体积比甲醇:二氯甲烷=1:20。
上述的方法制备的可识别微丝菌的能量共振体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城建大学,未经天津城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7052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