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视网膜仿生成像的方法、装置和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9587.0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816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季向阳;闫伟;戴琼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369 | 分类号: | H04N5/369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0084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网膜 仿生 成像 方法 装置 相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视网膜仿生成像的方法、装置和相机,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被摄物体的入射光线;根据入射光线获取与当前光线对应的第一反射效果;根据第一反射效果将入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经过第一反射效果反射的入射光线入射至相机成像平面上以获得视网膜仿生成像图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视网膜仿生成像的方法、装置和相机,可以根据用户具体的拍摄需求,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效果,从而保证在任何拍摄的情况下,能够高度逼近视网膜成像的效果,进而得到更高效、准确的视网膜仿生成像的图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和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视网膜仿生成像的方法、装置和相机。
背景技术
世界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物,每种生物都有各自的特征和生活方式,人们通过观察生物的生活方式和特征,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事实。同时通过仿生学的角度,从技术上实现生物的某些有趣的功能,以便供人类使用。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给人类提供了方便。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芯片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可以在一定程度的满足人类仿生的需求。但是由于电子技术的局限性,有些可以从硬件上实现,以便于更加精确地进行仿生,却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限制而无从下手。
目前市面上正在销售的照相机基本都是通过使用平面CCD(Charge-coupledDevice,电荷耦合元件)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板进行成像,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成像效果。但是由于人眼的视网膜是带有一定的曲率半径的曲面,从而导致其成像和平面成像会有一定的误差和失真。然而,相关技术中无法或者无法低成本的从硬件上对于平面成像板进行改造,使其成像更贴近于真实的视网膜成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视网膜仿生成像的方法,可以根据用户具体的拍摄需求,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效果,从而保证在任何拍摄的情况下,能够高度逼近视网膜成像的效果,进而得到更高效、准确的视网膜仿生成像的图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视网膜仿生成像的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相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视网膜仿生成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被摄物体的入射光线;根据所述入射光线获取与当前光线对应的第一反射效果;根据所述第一反射效果将所述入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经过所述第一反射效果反射的所述入射光线入射至相机成像平面上以获得视网膜仿生成像图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视网膜仿生成像的方法,在获取被摄物体的入射光线后,首先根据入射光线获取与当前光线对应的第一反射效果,而后根据第一反射效果将入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经过第一反射效果反射的入射光线入射至相机成像平面上以获得视网膜仿生成像图像。因此,该方法可以根据用户具体的拍摄需求,改变入射光线的入射效果,从而保证在任何拍摄的情况下,能够高度逼近视网膜成像的效果,进而得到更高效、准确的视网膜仿生成像的图像。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视网膜仿生成像的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入射光线获取与当前光线对应的第一反射效果,包括:对所述入射光线进行光线分析以获取所述入射光线的光谱分布和入射角度;根据所述光谱分布和所述入射角度获取与所述当前光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射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光谱分布和所述入射角度获取与所述当前光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射效果,包括:根据所述光谱分布和所述入射角度进行反射效果模拟以获取与所述当前光线对应的所述第一反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9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