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二次防水装置的电缆及其电缆二次防水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69401.1 | 申请日: | 2016-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76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沈云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老百姓泵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H01R4/72;H01R11/01;H01R11/09;H01R43/00;H01B7/28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752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二次 防水 装置 电缆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缆二次防水方法,通过一个二次防水装置使电缆分成两个密封的独立单元进而达到防水效果,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 1:把电缆本体分为两段,分别为第一段电缆和第二段电缆;步骤2:通过一能够隔断电缆连通的防水装置分别与第一段电缆和第二段电缆的一端连接,使通过缆芯进入的水截止于防水装置上,且保证第一段电缆和第二段电缆能够正常通电;步骤3:把通过弹性密封层使防水装置与密封层一体成型,并阻断水通过侧壁流通,进而到达了防止电机进水烧毁的问题,保证了电机的使用寿命。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能够在外壳层破裂后还能二次防水的二次防水电缆及其二次防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及其防水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水泵的具有二次防水装置的电缆及其电缆二次防水方法。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电器工作中提供电源的重要组件之一,且电缆与电器配合使用时会与电器中的重要用电组件连通,而电器如果在工作中进水就会当时电器烧毁损坏,甚至造成火灾等事故,而如果电缆的防水效果不好,当水完全会顺着电缆进入电器中。
众所周知,电缆必定会有密封防水的外层壳(300),但如果外层壳(300)破裂时,则水就会顺着电缆的缆芯(100)进入电器中,这样就会导致电器烧毁;
同时当电缆由多条缆芯(100)组合构成时,则缆芯(100)一般会设置有内层壳(101),当外层壳(300)和内层壳(101)多破裂时,则水就会顺着缆芯(100)和外层壳(300)进入电器,进而导致电器烧毁。
关于水泵,尤其是深井泵,在深井泵的电机进水后会导致电机烧毁,故为了保证电机的正常使用和降低安全隐患,需要一种能够避免上述电缆进水而导致电机烧毁的电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在外壳层破裂后还能进而二次防水的二次防水电缆及其二次防水方法,其具体方案如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电缆二次防水方法,通过一个二次防水装置使电缆分成两个密封的独立单元进而达到防水效果,其具体步骤如下:步骤1:把电缆本体分为两段,分别为第一段电缆和第二段电缆;步骤2:通过一能够隔断电缆连通的防水装置分别与第一段电缆和第二段电缆的一端连接,使通过缆芯(100)进入的水截止于防水装置上,且保证第一段电缆和第二段电缆能够正常通电;步骤3:把通过弹性密封层(301)使其与防水装置一体成型,进而到达阻断水通过侧壁流通。
一种适用上述电缆二次防水方法的具有二次防水装置的电缆,包括由外层壳(300)和置于外层壳(300)内的多条缆芯(100)组成的电缆本体,在电缆本体上设置有把电缆本体分为两段并使两段互通电的二次防水装置,所述的二次防水装置包括阻断套(200),阻断套(200)内设置贯穿阻断套(200)的芯腔和使芯腔分为左芯腔(203)和右芯腔(204)的阻块(201),阻块(201)使左芯腔(203)和右芯腔(204)相对密封,在二次防水装置外设置有连接两段电缆本体上外层壳(300)的密封层(301),所述的二次防水装置与密封层(301)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设计:所述的二次防水装置包括密封套(400)和多个阻断套(200),在密封套(400)上开设有多个阻断孔(403),阻断套(200)分别置于阻断孔(403)内,所述的阻断套(200)外包裹有一外包层(500),所述的密封套(400)为弹性材料制成,阻断套(200)与阻断孔(403)过盈配合,并通过具有弹性的密封套(400)使阻断套(200)的外壁与阻断孔(403)的内壁紧密连接,所述的密封层(301)为弹性材料制成,其密封套(400)与密封层(301)之间通过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老百姓泵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老百姓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94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