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烯啶虫胺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复配农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8101.1 | 申请日: | 2016-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94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连盟;胡国文;傅强;李波;何佳春;黄世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47/24 | 分类号: | A01N47/24;A01N43/40;A01N43/653;A01P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张晓红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烯啶虫胺 吡唑 醚菌酯 戊唑醇复配 农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为烯啶虫胺与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复配农药。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中之一,种植面积大,病虫草害种类多,危害严重。据 报道常年因病虫害造成的稻谷产量损失达20-30%。防治病虫草所使用的农药数量约占我国 农药使用量50%左右。全国水稻种植区,尤其在黄淮以南的水稻区,在水稻生长中、后期,稻 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等发生严重;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和穗腐病等亦普遍发生, 不同年份流行危害严重,为了控制病虫危害,在水稻中后期分别使用多种针对性农药混用, 且多次用药,以控制病虫的危害和蔓延,虽能控制病虫的危害,但用药次数多,用药量大,造 成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成本增加等问题。
为了减少防治病虫的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药剂和人工成本,采用同期主要发 生病虫害一次用药的防治技术,是当前水稻生产中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的主要内 容之一,也是主要病虫防治的农药复配剂型、用量选择研究的前提。
以长江流域及以南稻区的常年水稻中后期严重发生的稻飞虱(褐飞虱)、纹枯病、 稻瘟病、穗腐病等靶标为主,筛选毒性低选择性强,持效期较长、防治效果好的农药品种进 行复配。在室内共毒系数测定的基础上,进行田间药效试验,选择能达到生产要求防治指标 的复配剂品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烯啶虫胺与吡 唑醚菌酯、戊唑醇复配农药的技术方案,该两种复配农药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能明显降低 防治稻飞虱和穗期病害的用药用工成本。
所述的烯啶虫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 质:烯啶虫胺5-8%、吡唑醚菌酯10-14%。
所述的烯啶虫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烯啶虫胺5.5-7.5%、吡唑醚 菌酯11-13%。
所述的烯啶虫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烯啶虫胺6-7%、吡唑醚菌酯 11.5-12.5%。
所述的烯啶虫胺与戊唑醇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 烯啶虫胺5-9%,戊唑醇4-8%。
所述的烯啶虫胺与戊唑醇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烯啶虫胺6-8%,戊唑醇5-7%。
所述的烯啶虫胺与戊唑醇复配农药,其特征在于烯啶虫胺6.5-7.5%,戊唑醇5.5- 6.5%。
所述的烯啶虫胺nitenpyram,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甲基)-N'-甲基-2- 175亚乙烯基二胺。该药是日本武田公司研发,在我国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连 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等数十家登记生产。属于新烟碱类杀虫剂,主要对昆虫神经轴 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同时还具有很好的内吸和渗透作用,低毒、高效、持效期较长 等特点。纯品为浅黄色结晶体,熔点83-84℃,密度1.40(26℃)。蒸气压1.1×10-9Pa(25℃)。 溶解度(g/L、20℃):水(pH=7)840、氯仿700、丙酮290、二甲苯4.5,易溶于多种有机溶剂。毒 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雄1680mg/Kg,雌1575mg/Kg;小鼠急性经口LD50:雄867mg/Kg,雌 1281mg/Kg;大鼠急性经皮LD50:雄、雌>2000mg/Kg;大鼠吸入LC50(4小时):5.8g/L;对兔眼 有轻微刺激,对兔皮肤无刺激。无致畸、致突变、致癌作用。对同翅目昆虫,如蚜虫、粉虱和飞 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81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食盐浆烟草抑芽剂及其施用方法
- 下一篇:农药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