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环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67217.3 | 申请日: | 2016-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562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萍;于立涛;李建英;罗鲁东;王强;撖奥洋;张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马永芬 |
| 地址: | 266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操作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配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合环操作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地区配电网一般采取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供电方式,为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各地区配电网调度开始尝试不停电合环转供电。由于配电网自身存在“不可观”、“不可测”的特点,且合环转供电所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一旦误操作,可能产生过大电流,使电力设备过载,甚至造成更大范围故障,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解决合环电流计算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针对配电网络的结构特点,运用叠加原理将配电网络分解为不含环状结构的纯辐射状网络和不含辐射状结构的纯环状网络,对两个网络分别求解潮流,如中国专利文献 CN 101860026A公开了一种通过潮流计算得到合环电流的方法,即先将配电网负荷归结于一点处理,建立配电网负荷模型,然后根据冲击电流计算公式求解合环电流。冲击电流计算公式求解过程需要计算电压相角差,要得到合环电流最大值还需要结合正弦函数和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
上述潮流计算的方法包括多个复杂公式,计算量较大,通过上述计算方案判断是否进行合环操作的速度较慢,效率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合环操作控制的速度慢、效率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合环操作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合环点两端的运行参数,所述合环点两端的运行参数包括第一合环端的运行参数和第二合环端的运行参数;
根据预先设定的合环电流与第一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第二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的非线性拟合公式,计算所述合环点的合环电流;
判断所述合环点的合环电流是否在允许范围内;
若所述合环点的合环电流在允许范围内,则在所述合环点执行合环操作。
优选地,所述根据预先设定的合环电流与第一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第二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的非线性拟合关系,计算所述合环点的合环电流之前,还包括:获取合环电流与第一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第二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的非线性拟合公式的步骤。
优选地,所述获取合环电流与第一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第二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的非线性拟合公式的步骤,包括
建立配电网模型;所述配电网模型包括含有第一等效负荷的第一模拟待合环支路、含有第二等效负荷的第二模拟待合环支路,所述配电网模型还包括模拟合环点,所述模拟合环点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模拟待合环支路的第一模拟合环端、第二模拟待合环支路的第二模拟合环端;
所述建立配电网模型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所述第一等效负荷、所述第二等效负荷均设为第一预定值,模拟合环操作,获取此时合环时的模拟合环电流值;
(2)使所述第二等效负荷递增第二步进值,模拟合环操作,获取对应的模拟合环电流值;循环该步骤直至第二等效负荷大于第二预定值;
(3)将所述第二等效负荷设置为第一预定值,使所述第一等效负荷增加第一步进值,模拟合环操作,获取此时的模拟合环电流值;循环步骤(2) 和步骤(3)直至所述第一等效负荷大于第二预定值;
(4)将每次模拟合环操作时的第一等效负荷、第二等效负荷及其对应的模拟合环电流值代入非线性拟合模型,求取所述非线性拟合模型中的拟合系数,得到合环电流与第一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第二合环端的运行参数的非线性拟合公式。
优选地,所述第一合环端的运行参数包括第一合环端的负荷,所述第二合环端的运行参数包括第二合环端的负荷;
所述非线性拟合模型为:
其中,I为合环电流,S1为第一合环端的负荷,S2为第二合环端的负荷, m和n为拟合的项数,x1、x2…xn,y1、y2…yn均为拟合系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合环端的运行参数包括第一合环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所述第二合环端的运行参数包括第二合环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所述非线性拟合模型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7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力发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智能电力信息箱用配电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