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丘陵坡地新建葡萄园土壤轻简高效管理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067076.5 | 申请日: | 2016-0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0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0 |
| 发明(设计)人: | 吴代东;吴艳艳;黄伟华;刘洁云;黄永才;苏祖祥;牟海飞;韦绍龙;杨行海;史国英;黄雁飞;覃柳燕;姚宁;吴宗立;李乃流;吴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17/02 | 分类号: | A01G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 |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丘陵 坡地 新建 葡萄园 土壤 高效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丘陵坡地新建葡萄园土壤轻简高效管理的方法。一种丘陵坡地新建葡萄园土壤轻简高效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园地的选择、园地的规划、定植果树、培土和水肥管理。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坡地行间种绿肥活化表土,分次培土,配合主干基部的刻伤促根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的数量和质量,同时显著地降低了土壤施肥管理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劳动力和生产管理的投入,提高了果树的产品质量、产量,并实现连年优质高产稳产,适用于山坡地葡萄的生产,对平地葡萄园生产也有借鉴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丘陵坡地新建葡萄园土壤轻简高效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丘陵坡地葡萄栽培生产中,通常是采用机械或人工沿坡面等高线挖种植壕沟,或鱼鳞坑,操作的步骤是把种植沟面和坑面的表层中层肥土置于坡面上侧,把沟或坑的底部生土置于坡面的下侧,挖到要求的深度、宽度、长度后,根据需要使用改土培肥用的化肥、有机质、石灰,一次性或分次撒在需要回填到沟(或坑)里的土壤表面,边搅拌均匀边回填,不足的部分在沟面(或坑面)上侧取表层土壤回填,一次性备耕沟面(或坑面)土壤到位,最后堆土高出地面15~20cm,通常沟深为60~80cm,宽80~100cm,沟长依地形地势而定,每100米比降0.3~0.5m。按标准栽培建园,每亩需农家肥3000~5000Kg;种植投产后每年或隔年根据目标产量,每亩施农家肥1000~2000Kg,复合肥100-200Kg,以树干为中心,在树冠滴水线外围挖深沟(通常30~50cm)施肥。劳动力强度大,且不便操作。中层土壤(约15~30cm区域)未经自然风化、活化直接在建园时混合表土回填沟(坑)中,因而根区土壤肥力不均(陈杰忠《果树栽培学各论》(南方本)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三版452页)。
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缺点:(1)建园劳动强度和生长管理期间土壤管理劳动力投入大;(2)土壤肥力不均匀;(3)根系层数少,生根量少,抗(耐)旱力下降;(4)建园初期投入有机肥量大,利用率低。
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入城镇从事第三产业,传统农业土壤耕作培肥管理已不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因此,探寻研究葡萄园土壤轻简高效管理措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果树种植的效益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丘陵坡地新建葡萄园土壤轻简高效管理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丘陵坡地新建葡萄园土壤轻简高效管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园地的选择:选择坡度10~25°,坡面为南向、西南向或东南向朝向,适宜待种葡萄树品种种植的区域作为园地;
(2)葡萄园的规划:按品种需求的行距测出坡地生产小区的第一条等高线,进行调整规划后,按每100m沟长比降0.3~0.5m,开挖第一条种植沟,种植沟深80cm×宽100cm,行距3~5m;先将定植沟表层0~20cm左右的表层土先搬向上坡面位置,再把定植沟的中部、底部20~80cm的生土挖出放置在种植沟的下坡面;回填时先把原先搬向上坡面位置的表层土回填到沟里,之后把行间0~30cm左右的土层挖松,只把行间0-20cm左右的表土回填到沟里,余下松土分年培肥回填;回填时,将表层大团的土块、草皮、植物、枯枝落叶、根茎等残体、较小的石块放置于种植沟的底部,回填表土前,将土壤酸碱度调到6.0~6.5;回填时,表土的高度至沟中心深的1/2~2/3处,并呈外侧沟面高,内侧沟面低的斜面,定植前30~45天完成备耕待种;依次从坡底向上逐条挖填培肥种植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7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吊塔横臂电动旋转装置
- 下一篇:产科临床护理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