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车电池包控制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065803.4 | 申请日: | 2016-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30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丁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刘路尧,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电池 控制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电池包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已有的电动汽车方案中,车辆仅配备一个电池包,而一个的电池包所能承载的能量是有限的,如希望扩展车辆续航里程,在现有的车载电池包方案下,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科技进步,人们逐渐采用接入备用电池包的方案,但在使用备用电池包时,需要将车载电池包的高压插件拔下而连接上备用电池包的高压接口,而这种操作方式并不智能,同时也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在现有仅配备车载电池包的车辆中,车载电池包由维修开关、单体电压检测部分及电池单体等构成,在该方案中,电池包的动力输出是通过电池控制器主控模块对外部高压继电器分别为总正继电器、预充继电器及总负继电器的控制,从而实现了电力能源从电池包整车负载输出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池包控制方法及其系统,以智能化解决车辆续航里程受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车电池包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检测是否收到车载电池包的数据包;
(2)如果是,检测车载电池包的SOC是否小于第一设定值;
(3)如果是,检测是否收到备用电池包的数据包;
(4)如果是,检测备用电池包的SOC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
(5)如果是,向整车动力系统发送减速指令;
(6)获取车速,并检测车速是否小于第三设定速度;
(7)如果是,执行动力源切换操作,以完成备用电池切换。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8)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通信,以使整车控制器发送限功率运行指令。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未收到车载电池包的数据包,执行步骤(9);
(9)检测是否收到备用电池包数据包;如果是,执行步骤(10),否则,确认电池包数据丢失;
(10)检测备用电池包的SOC是否大于第二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5);否则,确认备用电池包的电量过低,无法启动备用电池包。
优选地,在步骤(3)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未收到备用电池包的数据包,确定车载电池包电量过低,无备用电池包,执行步骤(11);
(11)通过CAN总线与整车控制器通信,以使整车控制器发送限功率运行指令;
(12)检测车载电池包的SOC是否小于第四设定值;如果是,禁止高压输出;
在步骤(4)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如果检测到备用电池包的SOC小于或等于第二设定值,确认车载电池包与备用电池包的电量均过低,执行步骤(11)至步骤(12)。
优选地,所述动力源切换操作包括:
(A)断开总正继电器;
(B)断开总负继电器;
(C)断开第一继电器;
(D)闭合第二继电器;
(E)闭合总负继电器;
(F)闭合预充继电器;
(G)检测高压负载端电压是否大于第五设定值;如果是,执行步骤(H);
(H)闭合总正继电器;
(I)断开预充继电器。
优选地,在步骤(G)之前,所述动力源切换操作还包括:
(G’)记录备用电池放电时间,执行步骤(G);
步骤(G)还包括:如果否,执行步骤(H’);
(H’)检测备用电池放电时间是否大于设定时间;
如果是,确定预充超时故障;否则,返回步骤(G)。
一种电动车电池包控制系统,包括:整车动力系统、高压继电器、与所述高压继电器连接的高压负载,所述电动车电池包控制系统还包括:车载电池包、备用电池包、电流传感器、分别与车载电池包、备用电池包、高压继电器以及电流传感器连接的电池控制器主控模块;其中,所述车载电池包、所述备用电池包分别与电流传感器连接后均与高压继电器连接;所述电池控制器主控模块通过CAN总线与所述整车动力系统连接,用于与所述整车动力系统进行通信,并根据所述车载电池包、所述备用电池包以及电流传感器的信息控制所述车载电池包、所述备用电池包以及所述高压继电器,以完成备用电池切换。
优选地,所述车载电池包包括:
第一继电器、多个第一单体电压采集模块、第一维修开关以及多个第一电池模组;其中,第一电池模组是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58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