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5289.4 | 申请日: | 2016-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35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5-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洋 |
主分类号: | A61K38/44 | 分类号: | A61K38/44;A61K47/26;A61K47/36;A61K47/42;A61P39/02;A6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8100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冠区腾***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制剂 组成 解酒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配方,主要是注射针剂的 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配方。
背景技术
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在人体中少量存在,在人体内的酒精 代谢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乙醇会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 乙醛,乙醛会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对身体无害的乙酸。当人 体饮酒后乙醇会经小肠吸收并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中乙醇脱 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并排出体外。但正常人体内的 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的含量都很少,难以分解大量的酒精,这 使得采用外源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注射针剂注射成为了可能。通 过增加血液中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浓度来加快分解酒精的过 程,保护人体脏器不受乙醇的损害。由于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 组成的生物酶注射针剂以其药效确切,药效持续时间长,对人体无毒 副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以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为主要成份的解 酒药物、饮品等口服制品,主要吸收途径为经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 循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血药高峰,并且胃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能 力有限,有效成分难以快速被充分吸收,故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解酒的 目的。
本发明人曾申请了“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针剂”专利(申 请号201510233089.0),组份为: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血清白 蛋白,甘油,以无菌水为溶剂;但通过实验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 该注射针剂的起效速度较慢,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需要的血药浓度。 第二,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不能在常温条件下储存,需进行冷 藏以保证其药效。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起效速度快,能在较 短时间内达到需要的血药浓度,符合常温条件下储存运输的由生物制 剂组成的解酒配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配 方,其组分包括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热稳定剂,催化剂组,中 和剂,无菌水溶剂。
热稳定剂为海藻糖。
催化剂组为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还原态烟酰胺 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氧化酶。
中和剂为还原型谷胱甘肽。
一种由生物制剂组成的解酒配方,其组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 乙醇脱氢酶0.01-0.05%,乙醛脱氢酶0.01-0.05%,热稳定剂 4.75%-19.97%,催化剂组10.01%-15.05%,无菌水溶剂69-79%,中和 剂1%-2%。
其中,催化剂组各组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氧化态烟酰胺腺嘌 呤二核苷酸(NAD+)99.67%-99.90%,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NADH)氧化酶0.10-0.33%。
本发明的原理是:海藻糖又称漏芦糖、蕈糖等。是一种安全、可 靠的天然糖类。海藻糖是由两个葡萄糖分子以1,1-糖苷键构成的非还 原性糖,有3种异构体即海藻糖(α,α)、异海藻糖(β,β)和新 海藻糖(α,β),并对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非特异性保护作用。海 藻糖在自然界中许多可食用动植物及微生物体内都广泛存在。在医学 上已经成功地应用海藻糖替代血浆蛋白作为血液制品、疫苗、淋巴细 胞、细胞组织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剂。不仅可以常温条件下干燥存 放,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因血源污染而引起乙肝、艾滋病等致命疾病 的传播。本发明中海藻糖作为热稳定剂,能显著提高乙醇脱氢酶以及 乙醛脱氢酶的热稳定性,保护二者的活性并使储存运输更加方便。
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作为酒精催化反应中的催化 底物,可以加速酒精在血液中的分解速度。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 苷酸(NADH)氧化酶作为NAD+合成酶,能够催化NADH分解为NAD+,使 酒精分解过程加速进行。
作为中和剂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人体细胞中的重要组分,能够参 与机体内多种氧化还原反应,保护乙醇脱氢酶以及乙醛脱氢酶疏基不 被氧化。并可清除解酒反应中酶促反应所产生的活性中间产物,在维持 血液中NAD+/NADH比例平衡中起重要保护作用。此外,还原型谷胱甘肽 保护肝脏细胞膜中含疏基的蛋白质和含琉基酶不被破坏,减少酒精对 肝脏的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洋,未经刘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52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