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车遥控操作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610064361.1 | 申请日: | 2016-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79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4-27 |
发明(设计)人: | 苏斌;何国田;王皓;肖剑;韩文香;张永妮;李振宁;刘东;唐家辉;赵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8 | 代理人: | 穆祥维 |
地址: | 重庆市北***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遥控 操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车遥控操作平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人车遥控操作平台。
背景技术
无人车遥控操作平台系统,又称为无人车驾驶控制系统,无人车系统的重要主城部分,国外的部分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而且研发速度十分迅速,许多汽车企业和IT巨头谷歌都争先研发,并都进行了试验,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甚至部分已经得到了试验牌照或许可证,由此看来,无人驾驶技术的完全实现主要是时间问题,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可以通过道路情况分为两类:高速公路上的无人驾驶系统,城市中的无人驾驶系统,高速公路上的驾驶环境和标志都较为良好,但是速度很快,而且对于驾驶员来说较为枯燥,运用在这个方向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任务并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在结构化良好的高速公路上,只要完成车辆识别和标志线跟踪便能实现全自动驾驶,在城市中,道路上的车辆和人群众多且环境复杂,对传感器的感知和计算机系统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驾驶速度较慢,因而比较安全可靠,很有应用前景,而在技术层面上,驱动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二次融合,要加强无人车控制算法的研究,并且完善导航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融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车遥控操作平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车遥控操作平台,包括显示器、平台桌面、铝制圆筒和三角底座,所述三角底座的下端设有万向轮,且三角底座的上端设有铝制圆筒,所述铝制圆筒的表面设有开关,且铝制圆筒的内腔底部设有螺杆电机,所述螺杆电机的上端设有电动推杆,所述铝制圆筒的内腔上部设有锂电池,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贯穿铝制圆筒与平台桌面连接,所述平台桌面上设有控制摇杆和操作装置,且平台桌面的后端通过连接支架与显示器连接,所述显示器的后端设有无线网桥,所述开关分别与显示器、锂电池、控制摇杆、无线网桥和螺杆电机电性连接,且螺杆电机与电动推杆电性连接,显示器与操作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显示器内安装有GPS定位装置,且显示器为电脑。
优选的,所述万向轮的数量为三个,且万向轮均匀设置在三角底座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通过一台计算机作为无人车的处理核心,对复杂的的程序和算法进行解算,对控制软件的兼容非常好,控制更加简洁,方便用户对无人车进行快速的操作执行,应用GPS导航系统来进行无人车的角度行驶控制,提高了无人车行驶的精度和控制要求,把航向角解算成无人车的行驶角度,实现了无人车实时的方向控制,遥操作平台的底部由三个万向轮支撑,方便整个平台随时移动,底座是一个专门设计的铝制圆筒,使得整个结构结实耐用并且十分轻巧,通过控制推杆的伸缩就可以控制整个平台升降,方便操作人员调整到合适的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中:1显示器、2平台桌面、3铝制圆筒、4三角底座、41万向轮、5控制摇杆、6电动推杆、7操作装置、8无线网桥、9连接支架、10开关、11锂电池、12螺杆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43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机飞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领航跟随的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