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疏风药浴组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064243.0 申请日: 2016-02-01
公开(公告)号: CN107019719A 公开(公告)日: 2017-08-08
发明(设计)人: 赵百孝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百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K36/47 分类号: A61K36/47;A61K36/282;A61P29/00;A61P1/14;A61P1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4100 重庆市南岸区经开区花园村街道***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药浴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医养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疏风药浴组合物。

背景技术

药浴对人体具有独到功效,自古以来一直受医学界重视。沐浴前在水中“加料”亦有助促进健康,例如加入适量白酒,可清洁身体及消除疲劳,更能治疗痔疮、便秘及有助增强性能力。在中医中,药浴法是外治法之一,即用药液或含有药液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种方法。药浴其形式多种多样:洗全身浴称“药水浴”;局部洗浴的又有“烫洗”、“熏洗”、“坐浴”、“足浴”等之称,尤其烫洗最为常用。

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泽,含若芳。”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

我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治婴儿癫痫的药浴方。《礼记》中讲“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黄帝内经》中有“其受外邪者,渍形以为汗”的记载。可以讲,药浴的历史源远流长,奠基于秦代,发展于汉唐,充实于宋明,成熟于清代。

晋、南北、隋唐时期,临床医学发展迅速,药浴被广泛的应用到临床各科。宋、金、元、明时期,药浴的方药不断增多,应用范围逐渐扩大,药浴成为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元代周达观在《真蜡风土记》中记有“国人寻常有病,多是入水浸浴及频频洗头便自痊可。”可见当时药浴已成为当时医生和百姓常用的一种治病养生方法。

药浴作用机理概言之,系药物作用于全身肌表、局部、患处,并经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因而产生效应。

目前市场上针对药浴时使用的中药较多,但对疾病的针对性不强,多以去除疲劳的功效为主。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疏风药浴组合物,具有疏风通络,蠲痹止痛,缓解疲劳以及调理亚健康功效,效果显著。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一个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疏风药浴组合物,由重量份为艾叶400-600份、透骨草100-300份、桑寄生100-300份、牛膝100-300份组成。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疏风药浴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艾叶400份、透骨草200份、桑寄生200份、牛膝200份。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疏风药浴组合物可根据实际需要制作为片剂、汤剂或散剂。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各种原料药的功效作用如下: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苦燥辛散,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脉、止冷痛、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透骨草,又名药曲草,蝇毒草等。味甘、辛,性温。入肺、肝二经。用于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解毒化疹。

桑寄生,别称桃树寄生,苦楝寄生等。苦甘,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益血,安胎。治腰膝酸痛,筋骨痿弱,偏枯,脚气,风寒湿痹,胎漏血崩,产后乳汁不下。治久咳 ,舌纵 眩晕。

牛膝,别名牛磕膝。味苦、甘、酸,平。归肝、肾经。可以逐癖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牛膝主要含有三菇皂昔,水解后生成齐墩果酸。亦含蜕皮幽酮、牛膝c酮、紫茎牛膝幽酮等,其中牛膝所含蜕皮幽酮

具有较强的蛋白质合成促进作用。可以活血通经,祛风湿治疗风湿痛,同时有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火)下行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充分地展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一些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方案的部分和特征。本发明的实施方案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书的整个范围。在本文中,本发明的这些实施方案可以被单独地或总地用术语“发明”来表示,这仅仅是为了方便。

实施例1

(1)取透骨草100份、桑寄生100份、牛膝100份;将以上三味中药分别净选,去除杂质,混合均匀备用;将混合物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0.5小时,得到药液。分别过滤后,调PH值至中性,蒸发回流得浸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百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百笑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0642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